(虞美人·听雨)的苍凉感悟

金荣

<p class="ql-block">  下了一整天的雨,暮色中的雨帘将城市笼罩成宣纸上的水墨。619路公交车的尾灯在积水路面拖曳出暗红轨迹,恰似一滴朱砂坠入砚台,载着最后一片黄角叶驶向时光深处。外卖骑手雨衣上的反光条在街角明灭如星,保温箱里三十八份酸菜鱼的温热,恍若当年客舟书生怀中未拆的功名文书——历史总在雨中轮回着相似的命运图景。</p><p class="ql-block"> 雨、自古以来便是历代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最佳道具。在这湿润的时节,我借助雨滴将一首南宋词传递出去,同远方的朋友一起分享。</p><p class="ql-block">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p><p class="ql-block">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宋词里写尽了最苍凉的一场雨,在人们心里淅淅沥沥下了750年,初读唯美,细读沧桑,短短56字,却淋透你我的心,他就是南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也只有他这悲剧的人生,才能写出这样的雨。</p><p class="ql-block"> 全词都是作者的一种回忆。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完全是一种现实的描绘。"而今"一词很好的说明了现状,一种由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 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作者29岁考中进士,但没两年,元军铁骑踏碎临安,原本前程似锦的他,还没为官一天,南宋就己灭亡,在流光岁月里把人抛,被抛下的何止一个进士,这是一个倾覆的王朝。从此蒋捷背负着亡国之痛,开始了飘摇的余生。元朝想让他去当官,他却坚决不复,而是选择隐居在宜兴的竹海。他没做一天宋朝的官,却甘愿用自己的气节,去捍卫那毫无血性的南宋最后的尊严,在那场雨的一个夜里,年过五旬的蒋捷寄居福善寺,他听着窗外秋雨绵绵,回望着人生,当临安城的碎瓦沉入西湖底二十个春秋后,他感慨万千,他的一生就像那窗外一场场的雨,有多滂沱,就有多心碎,有多绵绵的秋雨就有多孤独,于是给人们留下了几百年的苍凉词句。</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意气风发,灯红酒绿。那雨声就是狂欢的伴奏,人到中年为生计奔波,前途迷茫,那雨打船窗就像是内心深深的呐喊,人到暮年,两鬓斑白,往事如烟,孤独的自己,陪伴的只有那点滴到天明的滴滴雨声,就是这雨下完了一个王朝的兴衰,也下完了一个人一生的宿命,淋透了无数人对人生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那个在僧庐听雨的老者,或许早已参透:雨从来不会停息,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彼此的人间屋檐。当你站在窗前望向玻璃上的雨痕时,请记得——七百年前那颗被雨水浸泡过的心跳,此刻正与你共振在相同潮湿的风雨里。</p><p class="ql-block"> 在这现实的世界,平凡的我们,作者教会我们的,或许不是如何躲避时代的暴雨,而是学会在雨中舞蹈。就像他用笔墨将亡国之痛凝成永恒诗行,我们亦可在钢筋森林里种植自己的精神绿洲。</p><p class="ql-block"> 承认某些雨水注定会打湿衣襟,正如承认职场压力、生活变故的必然性。但别忘了,客车站总有人撑伞等候,雨夜结晶的琥珀色光斑永远亮着接纳狼狈的暖光。</p><p class="ql-block"> 那些淋透我们的滂沱大雨,终将在岁月蒸发后,雨水结晶成掌纹里的智慧脉络。就像蒋捷的绝望里开出了不朽的文字,我们的伤痕里也能生长出,那些在雨衣下护住的快递,何尝不是穿越暴雨的萤火虫。</p><p class="ql-block"> 那片被619路公交车带走的黄角叶,此刻正夹在蒋捷未写完那泛黄的信笺里,等我们去翻阅感悟。</p> <p class="ql-block"> 2025·4·29·晚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