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深、爱之切”——正定(古城&塔元庄)

史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定县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对正定“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他在正定的探索和思考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总书记离开正定后先后六次回正定视察,多次对正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批示指示、指明方向。全县人民对总书记衷心爱戴、忠诚拥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主张“拆掉围墙、八面来风”,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开全省“大包干”先河,为正定发展破局开路;立足长远,制定县域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确定“半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为减轻农民负担,亲自进京赴省调减粮食征购;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招揽人才,出台“人才九条”;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建;加强党的建设,出台“六项规定”;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体察民情,骑单车走遍了全县乡村;做了许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和群众广为传颂的好事、实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和动力源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定历史源远流长,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是郡、州、路、府治所。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有国保10处、省保5处、县保23处,馆藏文物7672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3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作出重要批示,省、市、县和国家、省文物局、旅游局认真落实总书记指示,启动了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规划工作。2017年1月,总书记亲自审阅了《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2019年底,荣国府景区及周边环境提升、南关片区整体风貌恢复、东城门(迎旭门)恢复、南城门(长乐门)系统和南城墙修缮、西城门(镇远门)遗址公园、北城门(永安门)遗址公园、阳和楼复建、隆兴寺周边环境整治、正定博物馆、开元寺考古遗址展示、周汉河带状公园、云居湖公园、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提升等24项工程全部完成,古城风貌有效恢复。“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正定古城全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正定古城夜景&城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定四塔”,从左至右依次为开元寺须弥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塔元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奔腾不息的滹沱河切穿太行山脉,一路蜿蜒入海,滋养了无数村庄。在滹沱河北岸的塔元庄村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元庄村,南距石家庄市15千米、东距正定县城1.5千米,从空中俯瞰外形酷似宝塔,这也许就是塔元庄村村名的由来。塔元庄村曾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塔元庄村如今已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文明村、美丽村、幸福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近平总书记与塔元庄村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经常骑自行车到塔元庄村一带调研。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又先后两次到塔元庄村考察,亲切看望乡亲们,并作出重要指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段跨越30多年的牵挂,把人民领袖和塔元庄村紧紧连在一起。塔元庄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不同的发展阶段,建强战斗堡垒,践行共富理念,探索多元路径,蹚出了一条村企共建共享、具有城郊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一个响当当的村庄品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世纪80年代初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修路捐款名单:村党支部书记尹小平、村主任赵桂林带头捐款,支持修村北通城公路,村民积极响应,共计捐款13万元。2003年10月,开通了塔元庄村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通城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村民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塔元庄在20世纪50~70年代甚至解放前,是很穷很穷的。这样的名字,如高臭人、李臭小、 <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臭球、张臭人、李炕头、李</span>花子、张偏头,估计也就是外号或身体特点等,前边加上了姓而已;又如姚小四、尹小五、吴八十、姚巴人、姚小人、赵发水,这些名字稍“正式”些,但也肯定不是父母冥思苦想、查字典查古籍找人测字起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正定县委县政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其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附】</b>1983年12月,习近平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主持制定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又称“六项规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总揽全局,抓大事。把主要精力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上,自觉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县委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县委成员既要认真搞好分管事项,又要保证全局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要大力支持县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减少会议、接待等活动对全局的干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县委常委要在农村和厂矿学校建立联系户和联系点,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每人每年要摸透几件事并写出两篇以上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常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有主动和果决精神,批复或答复问题一般不超过三天,紧急事项当天办结,上级示办事项要及时办理、呈报。工作要注重实效,不仅要有长远规划和总体指标,还要有短期计划和阶段指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搞好“一班人”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的统一。新老同志要互相尊重、支持、学习,取长补短。要有坚强的革命原则性,不背后议论人,不泄露党的机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模范遵守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于律己、清正廉明,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要求一般干部和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对各种不正之风,要坚持原则,敢问、敢顶、敢管,敢于碰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每个常委都要结合工作实践,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学习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文件,学习经济、技术和业务。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理论、有技术专长的人开课讲授专业知识,人人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读书,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要求干部在国内找出各类同行业的先进典型,发奋比学赶超,力争自己分管的工作在全区、全省、全国居于先进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