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到四月末,科尔沁的黄榆便结出树钱。那树钱的形状宛如古代铜钱,因此得名“树钱”。它是榆树的种子,嫩时翠绿可食用,成熟后落地便会萌发新苗。科尔沁黄榆是科尔沁沙地的原生态物种,适应性极强,在生物多样性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榆树属于硬杂木,木纹较好,用它制作的家私和农具既美观又结实耐用,是当地尚好的木材。榆树皮和嫩的树钱、树叶作为佐餐的辅料可食用。记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力低下,农村还过着集体所有制的生活,以生产队为单位统一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劳动者按工分取酬,粮食和副食定量分配,遇上灾年更是食不果腹。那个年代,我们上学从来不留课后作业,作业都在课堂上做完。放学后,冬天捡牛粪搂柴火、春夏挖野菜、秋天採野果是常态。由于粮食不足,野菜也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要副食。春季的榆树钱就成了一道时令菜,既可作疙瘩汤、包大馅也可蒸布拉作窝窝头,那滋味谈不上多好吃,总比那干巴巴的棒子面干粮强。</p> <p class="ql-block"> 阳光洒落在古朴建筑旁的一棵大树上,树叶泛着金色光泽;背景中的树木与天空形成鲜明对比。这座建筑就是清代科尔沁达尔罕亲王孝庄文皇后四哥满珠礼的王府(是孝庄故居也称之为孝庄园)。王府内和围边有许多蒙古黄榆,树龄最长的有几百年。这些榆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它们的树钱在春风中飘荡,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道年轮都记录着时光的流转。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榆树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红色盆子里堆满了新鲜采摘下来的榆树钱。这些榆树钱是春天的馈赠,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恩赐。它们被采摘下来,经过简单的处理,便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榆树钱疙瘩汤是一道简单却充满温情的菜肴,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每当品尝这道菜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但充满人情味的年代,那些关于童年的记忆也随之浮现。</p> <p class="ql-block"> 榆树钱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那个年代,人们用榆树钱制作各种美食,榆树皮面与玉米面或高梁米面掺和在一起,作出的糟米面“格格豆”既有筋道感又别具风味,堪称美食!几十年过去了,但榆树钱的独特味道已经深深地镌刻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当新的一年榆树结出树钱之际,都忍不住撸上几把尝个鲜,也许这就是那刻骨铭心的乡愁吧!</p> <p class="ql-block"> 榆树钱布拉是一道传统的美食,它将榆树钱与面粉完美结合,制作出独特的风味。在制作过程中,人们将榆树钱撒上当地特产养麦粉,并用筷子搅拌均匀。这一过程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蒸汽,那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桌上摆放着多种菜肴与食材,包括炒菜、炖肉、腌制蔬菜等,这些美味佳肴共同构成了记忆中的家乡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