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9日</p> <p class="ql-block">20日上午十点四十左右,山野团队16人圆满结束腾格里沙漠徒步穿越活动,在徒步终点处坐大巴车去参观西厦王陵景区。小小腾格里沙漠已被众位大神耸耸肩、抬抬腿,轻轻拿下。回到东莞,在嫩驴面前,那是可以谈笑风生大半年的,然后拼命搬砖,期待下一次牛皮哄哄的出行。人生有梦想,有追求,总归是好的!摸摸强健的大腿,它能陪我们翻山越海走天涯,一点都不叫苦诉累,多好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巴车到西夏王陵景区需要一个多小时,车上没有几个伙伴言累说困,大家沿途兴高采烈、交谈甚欢。车的右侧,时也是茫茫戈壁滩,用了井字型治沙技术,据说这种井字型稻杆治沙效果很好。崇山峻岭的岩石壁上,沟壑纵横,在一岩脊上我看到“虎克”两个白色的大字,不解其意,但拍了照。后来问DeeP SeeK,说得也不是很确切,说可能是蒙古词汇的音译,例如“蓝色”“青色”“力量”“权力”“乳房”“乳汁”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某个部落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西夏王陵景区有50多平方公里宽,里面一共有9个王陵墓,我们选择了看第三号与第一第二号陵。第三号陵是必看的,因为第三号陵主流观点认为它是西夏国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且三号陵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好,其八角七层密檐塔式陵台最为雄伟,出土的文物中有妙音鸟(迦陵频伽)陶慈,是西夏盛行佛教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景区电车进陵区,陵区是个蛮开阔的盆地。远处贺兰山山势雄伟,想古代一个西北小国皇陵占数十平方公里宽的盆地,由此可见权力的奢靡是多么的惊人。</p><p class="ql-block">景区的电动车停在三号陵数百米开外,宽阔的大道,笔直的伸向三号陵。如果站立在雄伟的贺兰山上面遥望陵园,陵园里的几个土堆堆也许很矮小,不起眼,但我们身处陵园之中,心怀朝圣之心一步步靠近陵墓的外观圆锥体、层次较为分明的夯土筑塔时,1000年前的西夏王陵还是有几分气势的。</p> <p class="ql-block">西夏王陵于2000年开始发掘,由于古代盗墓盛行,1227年西夏亡国之后,包括三号陵在内的九座王陵均遭到了毁盗,发掘出的有价值的文物数量有限。断砖残瓦有不少,成堆的堆在陵园区内,保存尚好。</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东方的埃及金字塔,都是古代王室陵园,都建在干燥的沙漠或戈壁滩上,造型大同小艺,塔的基底呈多角,塔身则成三角形,但埃及金字塔用巨大岩石垒成,西夏王陵用的只是夯土,工艺相差悬殊大。</p><p class="ql-block">1000余年过去了,这此皇室王陵的土塔塔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它没有倒塌消失在时光的烟云里,确实不易。那此曾经的辉煌都已远去,化作一个个或真或假或善或恶的传说在人间世代传诵。常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盛衰,但历史似乎永远在不断轮回。</p> <p class="ql-block">西夏国不足200年的历史,不能不说说开国皇帝李元昊。西夏是党项人的首领李元昊在1038年宣布脱离宋朝独立建国的,自唐朝中期开始,西夏党项人始终臣服中原王朝的,接受册封,割据一方,不宣布独立。也许是宋仁宗时期国威衰落,李元昊于1038年闹独立,北宋仁宗就派兵镇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北宋与西夏就在1040年、1041年、1042年,接连三年打了三仗,结果出人意外,拥有7000万人口和120万军队的北宋,竟然连续三战,都被只有40万人口5万军队的西厦打得满地找牙,每次交手都是北宋全军覆灭,将领也死了不少,西夏大获全胜,更重要的还是,北宋是在自己家门口迎敌,西夏还是远征。</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的宋仁宗,被儒家文官们描写成千古圣君,但整个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对外战争,那可是屡战屡败,败得惨不忍睹,尤以千古圣君在位40多年的宋仁宗为甚。于是,在1044年,宋仁宗与他那班千古能臣范仲淹、欧阳修等一类儒家士大夫就低下了屈辱的头,与西夏国言和了。承认西夏国是小事,主要是赔偿:北宋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从中间划界,西夏分走一半;宋朝每年在春节等三个主要节日,每个节日再“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赔偿期断断续续相加赔了约70年,西夏王朝才存在190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搞笑的还在后面,由于宋求和心切,签妥协和议时,茶写的是斤,没有标明是大斤还是小斤,当时,宋的斤有大斤小斤之别,小斤相当于现在的1斤,大斤相当于现在的6斤。后来西夏收茶时,坚决要按宋的大斤算,否则就要出兵。宋无可奈何,只好照大斤赔。更有趣的是西夏的邻国辽,见宋赔钱如此慷慨,便撕毁与宋已持续38年之久的和平协议,说宋赔给辽的银子不够,发兵,宋只好又妥协增加给辽的“赐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算算账,西夏才三四十万人,当时宋赔的一两银子,约相当于现在1500元人民币,可购4~6石米(400~600斤),还不算绢和茶,如果不是西夏王权过度腐朽奢靡,仅靠宋的赔偿特权阶层就能过上很不错的小日子了,无须向老百姓纳税。</p> <p class="ql-block">李元昊在位才10年,在1048年就因为晚年荒淫暴虐,强占自己亲生儿子的妻子,后来导致父子关系彻底破裂,被儿子挺而走险报复行刺,割去鼻子。鼻子在西夏人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之器官,割之,意味着耻辱,失去尊严,李元昊被自己的儿子割去鼻子而死去。死因一是失血过多,二是自尊心崩溃,羞辱而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给人的启示是西夏虽然短暂强盛荣光,但终归文化、人口、经济、地域等众多原因的局限性,在历史的长河里昙花一现,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里。</p><p class="ql-block">大宋给历史的启示就更多、更深刻、更悲催了。大宋数百年,自始至终是积贫积弱,有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国家财政一半用于养一支100万以上总打败仗的军队,一打败仗,就割地赔款,没完没了。冗官,就是文官多,一个官位数官共职,只要是读书人,政府就养着。三是冗费,就是官员俸禄史上最高,以包拯为例,其年薪相当于现在1000万元人民币。文官们喜欢这样的社会制度,喜欢宋仁宗这样的皇帝。这就是文人误国的典型,非宋朝莫属!</p> <p class="ql-block">在西夏博物馆慢游了好几个小时,游荡于历史的迷雾中。历史书常被儒家文人记录下来的许许多多圣君能臣其实并不可信,那些光环经不起逻辑的推理,就好像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伪善在大行其道,有多少邪恶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唯在立足文明史观和人民史观,方能透过迷雾,看清更多的历史真相。</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半离开西夏王陵,超哥说收到航空公司的信息,我们晚上八点半的航班,要提前二十分钟起飞。兴致勃勃赶早到银川机场后,却被告知航班晚点,并且晚点二个多小时。21日凌晨四点多,才平安回到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