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塘街,又称“七里山塘”,为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西北角阊门外,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全长约3700多米。</p><p class="ql-block"> 2014年,作为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城市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唐宝历元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 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p> <p class="ql-block"> 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先后曾数次游览江南,都会在山塘街停留几天。乾隆皇帝对山塘街最是喜欢,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四字来夸赞山塘街的繁华美景,如今山塘街的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街道呈河路并行的格局,沿街两侧的大多数古建筑,街区内,横跨山塘河上的古石桥有七座。</p> <p class="ql-block"> 通贵桥在山塘桥西,跨山塘河,东堍连山塘街,西堍接东杨安浜。明弘治初(1488年)里人吴一鹏捐建,为单孔石级石拱桥,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修建。</p> <p class="ql-block"> 游览山塘街之余还可以品尝苏州特色美食,如麻饼乾生元、江南蟹壳皇、马栋佩烧卖等。</p> <p class="ql-block"> 岭南会馆是苏州最早设置的会馆之一,据说是由明万历广东商人创建,清代重建,民国重修,建筑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清代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现为”江南织造府"的品牌使用,展示丝绸织造、刺绣桑蚕等非遗技艺。</p> <p class="ql-block"> 丝绸织机</p> <p class="ql-block"> 苏绣</p> <p class="ql-block"> 古戏台,一楼采用玻璃木门窗引入自然光线,二楼的房梁、木门窗均保留了原有老建筑的肌理,整体空间由文创产品、咖啡文化、狸猫邮局、琴川书店、城市手礼五大板块构成。</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间,福建上杭六串纸帮商人选址上塘街,建造了汀州会馆(商会博物馆前身),使其成为汀州商人在苏州存货、居住、聚会和议事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纪念苑位于山塘街渡僧桥右侧,是一座纪念白居易的仿古院落,又名“唐少傅白公祠”,厅内陈列了白居易在苏州的史料,大型磨漆插屏《白居易为民修山塘》,细致生动地刻画了白刺史修建山塘河街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朝宗阁,单体三层攒尖式八角亭,在周围低矮的白墙黑瓦建筑中显得尤为突出,宛如鹤立鸡群。其周身通红,与古桥、运河、翠柳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年间,江南曾发生一件被历史上称作“洪武赶散”的移民迁徒事件,苏州城内数十万百姓被遣散至江淮一带垦荒。</p><p class="ql-block"> 当年,这些人在苏州阊门集中,经大运河一路北上,去苏北地区垦荒煮盐。</p><p class="ql-block"> 至今,扬州、江都、泰州、淮安等不少江淮人家的族谱还记载着他们的祖先来自苏州的阊门。为了让这些后裔寻根问祖,寄托乡愁,便有了这“朝宗阁”。</p> <p class="ql-block"> 阊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苏州城的八门之一,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