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p class="ql-block">长平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战国七雄中的秦、赵两国。</p><p class="ql-block">起因是因为韩国的上党郡,当时秦国攻打韩国,韩国不敌,欲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却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孝成王在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收下上党郡,引起了秦国的不满,于是就爆发了长平之战。</p><p class="ql-block">长平之战赵国前期的统帅是名将廉颇,而秦国的统帅则是“杀神”白起。廉颇打仗或许赢不了白起,但是守城还是可以胜任的,虽然赵国处于劣势,但是秦军也无计可施。可惜,赵王昏庸,中了秦军离间计,将主帅廉颇换下,换上了赵括,纸上谈兵的赵括哪能是白起的对手,此战,赵军45万大军丧生白起之手,自此赵国国力一落千丈,使秦国则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p> 巨鹿之战 <p class="ql-block">巨鹿之战是发生在秦末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霸王项羽与秦将章邯。</p><p class="ql-block">因章邯囚禁赵歇,项羽率军北上营救,在巨鹿与章邯率领的40万秦军展开决战,此战,项羽破釜沉舟,自绝后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所以,楚军个个奋勇拼杀,以一当十,最终打败秦军,秦军主将王离被俘,章邯投降,秦军主力在这一战损失殆尽。</p><p class="ql-block">此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不仅奠定了项羽在秦末诸侯中的领导地位,也是反秦战争上的扭转乾坤之战,自此,秦朝已经名存实亡,气数已尽,为最终秦朝的覆灭奠定了基础。</p> 鄱阳湖之战 <p class="ql-block">鄱阳湖之战是发生在元末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元末乱世,群雄并起,经过长年作战,最终只剩下了三方势力,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陈友谅亲率60大军攻打洪都,打了85天,竟然没有攻破只有两万人据守的洪都城,朱元璋赶来支援,陈友谅退至鄱阳湖,两军展开交锋,最终陈友谅被射杀,朱元璋取得胜利。其实,此战陈友谅也是有机会取胜的,朱元璋也差点丧命于此,那样历史就改写了。然而,天命使然,朱元璋成了最后的赢家。</p><p class="ql-block">鄱阳湖之战的胜利,使朱元璋在元末豪杰中一家独大,彻底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为朱元璋日后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p> 官渡之战 <p class="ql-block">官渡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名存实亡,各路诸侯纷纷割据,经过长年征战,北方最有实力的诸侯当属袁绍和曹操。袁绍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实力的诸侯,是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而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也逐渐在北方壮大,对袁绍造成威胁,于是,袁绍集结10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则率两万兵马在官渡与袁绍展开交锋。论实力,袁绍是有很大机会战胜曹操的,假如此战胜了,袁绍将大有作为,可惜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错失了许多战机,最终折戟官渡,10万兵马几乎全部葬送。</p><p class="ql-block">官渡之战的胜利,使曹操实力大增,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四世三公的袁绍却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袁氏再没有逐鹿中原的资本。</p> 赤壁之战 <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孙刘联军和曹操。</p><p class="ql-block">彼时的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已经统一了北方,而且兵强马壮,曹操本就有雄心壮志,于是亲率20万大军南下,意图一统天下。孙权和刘备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两家达成协议,集结3万兵力,共同对抗曹操,两军在赤壁相遇,展开交锋。周瑜采用老将黄盖的火攻之计,借助风势,火烧曹军,这一把火烧掉了曹操一半人马,曹军损失惨重,最终只能撤军,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的胜利,使曹操短时间内再无一统天下的资本,孙刘两家趁机壮大,为日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彻底改写了历史。</p> 淝水之战 <p class="ql-block">淝水之战是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p><p class="ql-block">前秦的君主苻坚是有名的雄主,加上有“功盖诸葛”之称的王猛辅佐,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国力强盛,统一了北方,大有一统天下之机会。王猛在世时,苻坚或许不会发动统一天下之战,然而王猛去世后,苻坚便发动了攻打东晋的战争,试图统一天下。苻坚率军近百万,而代表东晋出战的谢安等人只有8万骁勇善战的“北府兵”,最终,苻坚折戟于淝水,他所率领的百万大军所剩无几,苻坚再没有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两年后,这位曾经的雄主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淝水之战的结局使苻坚曾经统一的北方再次分裂,也使东晋王朝得以延续,虽然东晋无力统一天下,但也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给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喘息之机。</p> 沙苑之战 <p class="ql-block">沙苑之战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东魏和西魏。与其说沙苑之战是东西魏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两大枭雄高欢和宇文泰之间的较量,二人分别是东西魏的掌权人物。东魏丞相高欢之前在小关之战中败给西魏,麾下大将窦泰战死,此次作战,高欢志在复仇,亲率20万大军进攻西魏,此时的西魏在经历了大饥荒之后,国力衰弱,但是宇文泰有勇有谋,率一万人在沙苑伏击高欢,高欢轻敌冒进,最终遭遇伏击,大败而归。</p><p class="ql-block">沙苑之战的胜利,使本来衰弱的西魏绝处逢生,因为当时西魏的队伍里有很多名将,比如杨坚的父亲杨忠,李渊的祖父李虎,所以,此战不仅奠定了北周统一北方,也为后来的隋朝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对此后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p> 昆阳之战 <p class="ql-block">昆阳之战是发生在新朝时期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绿林军和莽军。王莽篡汉后,由于其一系列不实际统治加上连年天灾,百姓民不聊生,各路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尽反,当时最有实力的两大起义军分别是赤眉军和绿林军。王莽起初将主力军用在对抗赤眉军上,后来又将矛头对准绿林军,两军在昆阳展开交锋,绿林军在刘秀的带领下,取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此战,成就了刘秀,为日后刘秀建立东汉奠定了基础,王莽建立的新朝也在不久后宣布瓦解。</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刘秀之所以能以少胜多,除了军事才能卓越之外,还有老天爷在帮忙,有“天降陨石”助刘秀取胜之说。不管真假,总之刘秀最终大败王莽,将汉朝延续,是人之所向,天命所归。</p> 钓鱼城之战 <p class="ql-block">钓鱼城之战是发生在南宋末年的一场战役,对战双方是南宋与蒙哥汗率领的蒙古铁骑。</p><p class="ql-block">蒙古帝国建立后,蒙古铁骑兵分多路开始大举进攻南宋,蒙古铁骑所过之处,尸横遍野,四川是当时受蹂虐最严重的地区,因此,为了抵御蒙古铁骑,南宋修筑了以钓鱼城为核心的山城防御体系,将钓鱼城打造的坚不可摧。</p><p class="ql-block">1259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蒙古铁骑攻打钓鱼城,钓鱼城在守将王坚的带领下,殊死抵抗,蒙古铁骑久攻不下,可汗蒙哥在指挥作战时受伤,不久去世,蒙古军只能撤军,钓鱼城之战,蒙古军以失败而收场,可汗战死,可谓损失惨重。</p><p class="ql-block">钓鱼城之战对后世影响深远,蒙古军的失败使南宋王朝得以延续了20年,当然,影响远不止这些。因为当时蒙古多路大军都在征战的路上,包括东路军统帅忽必烈,北路军统帅兀良合台,以及西征欧亚的旭烈兀。当他们听到蒙哥去世的消息后,都停止了进攻,回去争夺汗位。三路大军原本都是势如破竹之势,突然的撤军使蒙古军功亏一篑,所以,此战的影响已远不止中国范围,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