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五一黄金周到来前,遇上孙女春假,先带她就近郊游--绍兴,她说绍兴很向往,语文书上有许多绍兴和鲁迅的故事。我们这次是自驾游,先后游览了鲁迅故里、百草园、三味书屋、沈园、周恩来故居、仓前直街,东湖、兰亭。</p><p class="ql-block"> 参观鲁迅故居,最深刻的感悟是百草园的生机与三味书屋的“早”字精神交织,展现了鲁迅童年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根源,更彰显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格力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鲁迅故居的参观不仅让人沉浸于历史场景的还原,更深刻体会到鲁迅作品中贯穿的社会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感受到文学巨匠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 故居建筑展现了周家曾为绍兴望族的辉煌(如气派的德寿堂、雕花门窗),但家族衰落与父亲病重等经历,成为鲁迅洞察社会疾苦的起点。这种反差让人理解他笔下“中年闰土”的麻木与孔乙己的悲剧,正是源于对底层命运的共情。</p><p class="ql-block"> 从百草园的皂荚树、菜畦到三味书屋刻着“早”字的书桌,故居完整保留了鲁迅童年与少年时期的生活场景。青石板路、乌篷船、旧式厅堂等元素,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等经典作品中的意象具象化,形成“跟着课本旅行”的独特体验。</p><p class="ql-block"> 千里有缘来相会。人到晚年还能邂逅沈园,真是不曾想到的好事。尽管早就听说过沈园的美景秀色以及陆游、唐琬的爱情故事,但今天是和孙女一起目睹了沈园的芳容。</p><p class="ql-block"> 沈园既是陆游与唐琬的重逢处,也是他俩爱情故事的见证地。哪个男子不多情,哪个女子不怀春。想当年24岁的陆游与表妹唐琬青梅竹马,结为伴侣。情投意合,相敬如宾。陆母却以唐琬“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为由,逼迫陆游休妻,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另嫁越中名士赵士程。终于棒打鸳鸯散,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劳燕分飞的地步。十年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在沈园意外地巧遇到唐琬,刻骨铭心的情缘使陆游触景伤情,在墙上写下了千古绝唱“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见之感慨万千,“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彼此的牵挂煎熬着双方的心灵。相思不得一病不起后郁郁而终。病中唐琬提笔和了词一句:“世情薄,人性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多情反被无情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遗憾和残缺始终存在着。钱钟书曾说过:“婚姻是一座城;城外人想进来,城里人想出去。”陆游与唐琬分手后,犹如两条平行线,行驶在各自的轨道上遥遥相望,却始终没有交集。有情人没能成眷属,这是对神圣爱情的亵渎。面对两块《钗头凤》词碑,至今人们仍能体会到那份凄凉和怅惘。如今,只剩两阙瘦词在寂寞的碑廊上深情对望,一位是红袖添香的佳人,一位是叱咤风云的诗客。使后人为之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来绍兴不得不去仓前直街,漫步在老街中,路边卖绍兴名吃臭豆腐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那独特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中,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品尝。还有那黄酒冰棒,也是绍兴的一大特色,走在街上,能看到不少人手里举着,一边品尝,一边感受着这独特的风味。</p><p class="ql-block">街口的“寻宝记状元楼”,依旧是人满为患,热闹非凡,看来这家连锁名店的名气早已传遍了各个繁华景点。再往仓桥直街南面走去,非常出名的小绍兴菜馆便出现在眼前。店里的绍三鲜、邵氏小炒、麻油酥鸭、血蚶等特色菜肴,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小牮在摄录了一番后,怀着求知的渴望,向一位手转核桃、正在街上悠闲闲逛、看起来像是当地居民的老者,打听仓桥直街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菩萨蛮.绍兴游</p><p class="ql-block">文/邱祝斌</p><p class="ql-block">江南四月春将暮</p><p class="ql-block">携孙避过人潮处</p><p class="ql-block">小径访兰亭</p><p class="ql-block">乌篷摇水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砖三味屋</p><p class="ql-block">犹见儿时读</p><p class="ql-block">百草绿如诗</p><p class="ql-block">归来笑展眉</p> <p class="ql-block"> 绍兴仓桥直街臭豆腐:10块钱的幸福味道,来到绍兴,怎么能错过那令人上瘾的臭豆腐呢? 这家店已经在仓桥直街开了几十年,成为了这条老街的招牌之一。一盒臭豆腐只要10块钱!真的是物超所值。而且他们家的臭豆腐都是现做现卖的,吃的时候还能感受到那热腾腾的气息。臭豆腐一定要趁热吃,但也要小心烫嘴哦!😅闻起来虽然有点“特别”,但吃起来真的是香得让人停不下来!</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你来绍兴,千万别错过这家店的臭豆腐,五块钱就能让你体验到不一样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无论上了岁数还是年轻人,周恩来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完美的伟人形象,于是到浙江绍兴旅游,越城区的周恩来祖居便成为许多人必到的打卡地。虽然在绍兴居住的时间不长,周恩来对故乡却有格外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周恩来祖居原名“锡养堂”,俗称“百岁堂”,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祖居共三进院落,每进三间房,建筑外观古朴庄重,大门已被时间染上乌色,更有沧桑之感。</p><p class="ql-block">首进院落西边为“诵芬堂”,是周恩来高祖父的居所,堂名取自陆机“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诗句。第二进楼房为周恩来祖父家产,第三进为厨房。周恩来总理在祖居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1939年回绍兴时,除了看望族人、续写祭簿,这里也是他宣传抗日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祖居内设有“我是绍兴人——周恩来与故乡绍兴”陈列展,生动再现了周总理1939年在绍兴的活动,同时还有大量珍贵的照片和图片,介绍了周氏家族十几代人在绍兴扎根并生活的情况。周恩来祖上自元朝中期在绍兴落户,明洪武十四年迁居至现在的祖居。</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年少时用过的书房依然保持着原貌,家具陈设简单朴素,书柜和书籍落上了薄薄的灰尘,如封存着久远的往事。</p><p class="ql-block">祖居中的房屋面积都不大,家具为典型明清样式,其中还保留了周总理用过的餐具、穿过的衣物、周氏家谱等珍贵物品,让人们得以在其中勾勒出周恩来总理人生的片段光阴。</p><p class="ql-block">百岁堂的座楼是周家长辈居住的地方。1939年3月,周总理回到故乡,就是在百岁堂与族人团聚叙旧并接待亲朋好友的,如今厅堂内依然陈列着当时所用的八仙桌、椅凳等物品。</p><p class="ql-block">祖居中处处能感受到周氏家族的淳朴家风,周恩来总理从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代伟人,或许也正和他生于书香门第,受到祖辈严谨端正的教育,从小耳濡目染分不开关系。</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各个时期活动均有留影,展板上还贴有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一张张看下来,一句句读出来,所说所做皆让人心生敬仰。</p><p class="ql-block">一座祖居,往事悠悠。天南海北的人来到这里,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游览,寻找他留下的足迹,聆听他留下的事迹,缅怀他不平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