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04月29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p><p class="ql-block">[天气]:晴,18℃-27℃</p><p class="ql-block">[音乐]:《回头望故乡》</p> <p class="ql-block"> 滩头古镇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下辖的千年古镇,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素有“楚南纸都”和“中国年画之乡”的美誉,现为全国重点镇、历史文化名镇及湖南省首批“经典文化村镇”。</p> <p class="ql-block"> 滩头镇距离我们所在的岩口镇16公里,今天驱车来到这里探访年画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一条清澈的小河穿越漫长的古镇,也穿越流淌过的漫长岁月,奔赴它自有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沿着斑驳的青石板路,走进悠长悠长的古巷,历经千年风雨的石墙依然坚固地守护着这里。</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下水道,像一枚石印的铜钱牢牢地铸刻在石板路上。</p> <p class="ql-block"> 古井默默见证着小镇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 古旧老屋无人居住,紧锁的木门上粘贴的年画淡然褪色。</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遇见高腊梅作坊。</p> <p class="ql-block">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 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为鲜见。</p> <p class="ql-block"> 滩头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无论是门神、故事或祝福吉祥等内容, 都在小小的年画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老鼠娶亲》、《秦叔宝和尉迟恭》、《和气致祥》,几乎每幅年画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现存的四十多个品种成为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滩头木版年画驰名中外,鲁迅先生在散文《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 并将该年画视为珍品加以收藏。如今,历经三百多年风采依然的滩头木版年画已经远涉重洋, 成为英、美、日等多国大型博物馆的珍藏。二00九年五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来隆考察后欣笔题词:“隆回民艺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二00六年,滩头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年画《暮夜拒金》讲的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这一成语出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清官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过昌邑县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答杨震的提携之恩,深夜携带十斤黄金赠予杨震。杨震拒绝接受,并说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离开。</p><p class="ql-block">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洁思想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年画木刻模板。</p> <p class="ql-block"> 从小巷穿出,来到小镇的街对面,无意间遇见又一处年画制作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生昌作坊,位于隆回县滩头镇南长安街。 开办于清末,是当时滩头较大且较有名气的纸庄和年画作坊。现存作坊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99平方米,分前后两进,前栋作销售店铺, 后栋四扇三间三层、青瓦悬山顶木楼房为生产作坊,是滩头纸文化发展的一处重要见证地。2011年9月,大生昌作坊被公布为隆回县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保护文化遗产,留住自己的根。”“穿越历史时空,品味滩头年画。”</p> <p class="ql-block"> 滩头年画是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大生昌作坊作为年画培训基地,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