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

正志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阴⛅天</p><p class="ql-block">❤️三件好事:</p><p class="ql-block">1.🍀今天周六,本来这周不休息,因为人事调整,调整人员多,需要交接,需要整理相关资料,我也是调整人员之一,到这个网点上班快四个月时间了,大家彼此之间都比较配合默契,其他伙伴都很体谅我,也很照顾我,所以,非常感恩他们,虽然这里稍微远一些,不到半个小时的步行路程,但是,还是喜欢这里的人际关系,对于我来说是退休前的过渡期,也希望能在一个相对人际关系简单的地方度过。新的网点就在我原来工作的楼下,也就是在领导眼皮底下,谁也不愿意待在领导眼皮底下工作,我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2.🍀今天这书有点烧脑。科学是对自然的不断探索,犹如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追求,靠的是好奇心和乐趣。科学反过来滋养人性。忙于奉献,忙于生存,忙于保持一致,很难对科学产生兴趣。</p><p class="ql-block">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如同数学与算数的关系。前者是宏观的,后者是微观的。前者看似无用,实为大用。</p><p class="ql-block">❤️日行一善:早起能量早操,能量早课,能量功课,能量文,能量朗读,心经,喜乐大拜,指压垫慢跑,八段锦,冥想,祭祖连根。看似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其实,每一样做起来已经成为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习惯成自然。最近加了冥想,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以前觉得做这么多事情需要很多时间,其实,当自己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也不是那么难,因为我们每天用手机刷那些没有营养价值片段情节剧,不知道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多少时间,所以,还不如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当然,纯属个人意见!</p><p class="ql-block">❤️表达感恩:</p><p class="ql-block">1.🍀感恩作者光临吴教授,感恩樊老师,听了吴教授的解读,让我分清楚了科学和技术原来是两个范畴,一个人永远无法获取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p><p class="ql-block">2.🍀听这本书之前,只知道科学是一种可以证伪学科。现在知道科学跟科技不是一个东西,科技是一种技术,一种人们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发明的技术,科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理性精神,涵养人性的一种方式。中国的文化,定居的文化,一个人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以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人际关系重要;西方的文化是一种迁徙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更多靠的是以上帝权威为主契约的方式进行人际互动,在这个过程人是一个有能力遵守契约关系的人,是一个个体,自己就是自己。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为什么创新最么多的原因了,有许许多多非功利性的个体以做研究做科学为乐,那创新多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3.🍀科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科学通过系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不断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规律,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和发展。这种精神不仅促进了科技的革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世界的本质,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科学》</p><p class="ql-block">❤️《什么是科学》的作者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教授吴国盛老师。</p><p class="ql-block">科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科学不同于技术。“科学”在现代汉语语境下,主要指自然科学‌。</p><p class="ql-block">🍀一、“科学”一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科学”是日本学者西周时懋在1874年用来翻译法文science时生造的一个词。随着西学东渐,这个词连同相应的知识、观念、制度一起传入中国。因此,科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泊来品,要理解科学就必须回到西方的语境中。</p><p class="ql-block">🍀二、科学的本质</p><p class="ql-block">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有两个前后相继的形态:</p><p class="ql-block">🌸‌希腊科学‌: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希腊科学追求确定性,具有非实用、非功利性,以及内在演绎的特征。</p><p class="ql-block">‌🌸近代科学‌: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p><p class="ql-block">❤️关于“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观点我是第二次听说。第一次出自冯友兰之口,原因是按照中国自己的价值标准,毫不需要科学。当时还不太理解,因为我也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了。</p><p class="ql-block">🍀听吴国盛教授讲什么是科学,才对科学有了些初步的理解。科学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所以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科学就是无用的,是奢侈品。</p><p class="ql-block">🍀但科学提供了社会的隐秘密码和结构,对于我们世界观的形成,包括为人处事的原则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隐形作用,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p><p class="ql-block">🍀赞成吴教授的观点,科学精神的培养要从学校教育开始抓起,不能用极为功利主义的思维抹杀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和理性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突破我以往认知的是,孩子的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天赋。作为父母该做的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持续地呵护她,巩固她。</p><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说:科学尽头是玄学。今天知道科学是文化。</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典型的就是科学技术。比如我们发明的,火药、造纸,西方发明的蒸汽机,电灯等。这是我们对科学的误解因为它只强调了科学的实用性。</p><p class="ql-block">🍀科学这个词源于日本人对“science”的翻译,即指自然科学,物理科学,数学,医学,心理学等。西方所讲的科学源于古希腊哲学学说。</p><p class="ql-block">🍀科学的本质是理性精神,是自由精神。科学是逻辑,还得经得起验证。人俱备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这本身就是科学。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源于哲学。</p><p class="ql-block">🍀“道法自然”也是科学的萌芽,我们说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科学眼光独到,让我们耳目一新。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科学技术不是科学,但是他是被科学文化孕育的。</p><p class="ql-block">❤️什么是科学?今天学习了吴国盛教授论著《什么是科学》,结合吴教授和樊登老师联合讲解和推介,大体明白了科学、技术、宗教和哲学的来龙去脉及区别联系和边界。这本书拓展了我对科学的认识,回想起维特根斯坦说的,能讲清楚的事情,一定要讲清楚,讲不清楚的事情要保持沉默。我感觉吴教授已经把科学从人类认知讲不清楚的范畴升维到能讲清楚的范畴里面了。期待阅读原著,也期待吴教授能开一门《科学的历程》课程,用系列讲座课程方式,引领我们系统的学习科学发展史,期待中。今天我感觉吴教授可能由于作者光临时间的限制,没有介绍一下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科学是从一种没有使用价值的古希腊文化发展而来,再次验证了无用之用的价值,这个理论对我们发现和培养孩子,对做研发和开拓市场,对放下功利心,开开心心生活都有重大指导意义。感谢吴教授,感谢樊登老师,希望各位书友都能通过学习《什么是科学》开始,领悟和实践科学的学习,科学的工作,科学的生活和科学的带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