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景区</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景区又名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博览园,是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内的旅游景区,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并素有“北有敦煌,南有大足”的美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7年5月8日,重庆大足石刻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末至南宋时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其造像数量超过5万尊,分布在宝顶山、北山等区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p><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景区以宝顶山石刻为主体,包括圣寿寺、广大寺等千年古刹,以及大足石刻博物馆、老街、仿宋街等文博展馆和购物街区,是集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世界遗产地特色文化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下着小雨,但游客还是络绎不绝,我们也随着人群来到了宝顶山大足石刻游览区检票口,刷脸顺利通过。</p> <p class="ql-block">1999年12月4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有:一处文化或自然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其独特或普遍价值的确认。为了全人类的利益需加以保护。</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的开刻年代规模布局</p><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年~1252年),为一代高僧赵智凤主持营建,以大、小佛湾为中心,2.5千米范围内分布10余处小型石窟造像。</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规模庞大,内涵丰富,整体布局,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世俗化色彩,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绝唱。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环境幽静古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九龙浴太子</p><p class="ql-block">九龙浴太子,位于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内,为宋代作品。 该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部分毁),顶高6.40米,像宽4.50米。崖壁正中高雕一大龙头,龙口大张,中有清泉流出,洒浴龙口下一儿童,即悉达多太子身。太子裸体,面南,头顶上现毫光二道,双手合十,端坐于金刚台上,坐身高0.93米。</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被誉为“天下奇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图</p> <p class="ql-block">浓浓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牧牛图</p> <p class="ql-block">女童吹笛</p> <p class="ql-block">还有动物石刻</p> 途经宝顶山摩岩造像石碑 前往山上圣寿寺 <p class="ql-block">圣寿寺</p><p class="ql-block">圣寿寺,又称宝顶圣寿寺,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右后侧,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乃名僧赵智凤主建的密宗禅院。原寺已废,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该寺依山而建、殿宇巍峨、雕饰精美。圣寿寺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经殿、燃灯殿、维摩殿等。明永乐年间,在该寺南侧修建20余米高、八角四重檐的“万岁楼”。圣寿寺在明、清时香火鼎盛。</p> 圣寿禅院 <p class="ql-block">雅室迎宾等景点</p> 大足石刻博物馆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石刻保存完好,色彩鲜明,栩栩如生。</p> 佛心慧海亭楼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也就意味着宝顶山的旅游的结束,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乘坐出租车赶往十几公里路的北山去观赏那里的摩岩石刻。</p> <p class="ql-block">龙岗山</p><p class="ql-block">重庆市大足区龙岗镇境内的低山,古称龙岗山,现多称北山,以摩崖造像闻名,海拔545.5米,是大足石刻核心分布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北山摩岩造像</p><p class="ql-block">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p> <p class="ql-block">北山摩岩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历史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1、碑刻与文献:现存《韦君靖碑》(补唐史)、《赵懿简公神道碑》(蔡京书法)及《古文孝经碑》(寰宇孤本)等珍贵碑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艺术特色:造像细腻典雅,展示晚唐至南宋佛教世俗化进程,融合密宗、净土宗等多元信仰,是中国石窟艺术风格演变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毗沙门天王龛</p><p class="ql-block">第5号892年唐景福元年</p><p class="ql-block">龛高430、宽286、深176厘米。正壁刻毗沙门天王。头戴大鹏冠,饰牛角形项光,身着甲胃,脚踏二夜叉,身躯硕壮,怒目圆睁,左右壁刻力士,侍从等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释迦说法龛</p><p class="ql-block">第10号892-895年唐景福元年至乾宁二年</p><p class="ql-block">龛高355、宽366、深193厘米。刻像27尊。正壁刻释迦佛坐像。左右侍立大势至、观音、天王、护法等像。其中二菩萨像端庄丰满、薄衣贴体,颇具盛唐遗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窟</p><p class="ql-block">窟高424、宽387、深340厘米。刻像48尊。正壁刻如意轮菩萨、观音等像。左右壁浮雕诸天神像。全窟造像精雕细刻,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孝经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旅游的最后一站,明天我们就要带着对重庆的美好记忆,结束为期16天的重庆旅游了回到我们自己的家乡了,重庆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