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部队感受之二——军令如山

钟爱和平

<h3>军队的基本原则中有一条铁律,就是下级服从上级,甚至有的人认为没了等级观念,军队就是一盘散沙。这话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我在潜艇部队的经历让我对此产生了怀疑。事实上,潜艇部队官兵的等级观念相对其他部队是非常淡薄的,但据我了解,这并没有影响部队的战斗力。</h3> <h3>我在潜艇部队认识的潜艇兵,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的。潜艇兵的选拔有可能是全军士兵选拔中要求最高的,除了身体健康,还需要心理素质稳定,并具备基本的军事素养等,这与其他很多部队的士兵有着明显的区别。大多数潜艇兵的培训都在一年左右,不同于水面舰艇的水兵来源,他们的培训基本上来自于潜艇学院,主要包括共同科目和专业技术,共同科目的培训目标是将普通老百姓转变为正规军人,专业技术的培训目标则着力将普通一兵打造成潜艇兵。许多潜艇兵分配到部队都会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与自己是校友,甚至还是同一个专业的校友,差别只在于在校学习的学制和学历不同,这样的培训背景使得他们具有更好的军事素养,归纳起来就是献身精神、集体意识、合作意识、服从意识和胜任本质岗位的专业技术水平。由于潜艇兵在选拔和培训上起点较高,特别是有一项心理测试和相关的训练,相对于其他部队的士兵,他们有较高的淘汰率。在潜艇学院就流传这样一个话:不是每个当兵的人都能进潜艇学院的门,不是每个进了潜艇学院门的兵都能成为潜艇兵。由此可见,经过一道道门槛最后进入潜艇部队的士兵,你只要稍微接触就会发现他们与众不同,那基本上都是铁人。</h3> <p class="ql-block">刚到潜艇部队时,我能够同时感受到两种矛盾的现象,这就是上下级之间的随意和指挥口令的威严。我随艇出海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在指挥舱,这里是全艇的中枢,只要潜艇一下潜,无论航行还是作战行动,都来自这里的指挥员的口令。指挥舱的空间并不是很大,经常在这里工作的人员大约有十人左右,但是他们之间的军衔有可能差距较大,一般指挥员都是上校或者大校,老一点的操作手一般都是士官,新的操作手也许就是个下士,常常出现一个大校的口令直接面对下士甚至上等兵的情况。这样一种工作环境,客观上给拉近上下级关系提供了机会。在水下航行时,由于潜艇是无法与外界交流的,各种机器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只能在内部循环,即使周围水下温度很低也改变不了潜艇内部高温的现实,许多人都会脱掉作训服,上身只穿着背心,甚至有的时候只能穿短裤和背心,如同人在澡堂里丧失高低贵贱一样,曾听老潜艇人说过,过去出海的确有因为温度高而全身赤裸的情况,但我是没见过。好在我出海的时候大多在新艇上,空调设备相对较好,但也是习惯性地下到指挥舱就会解开作训服或者干脆脱掉作训服。尽管我在水面舰艇工作时对官兵等级已经不太在意,可我一开始随潜艇出海的时候,看到上下级之间这种更加随意的关系,也曾怀疑指挥员在潜艇的地位是否具有绝对的权威,但事实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就像同时赤裸着洗澡的父子俩,作父亲的永远不失尊严。</p> <h3>潜艇的特殊环境,要求所有的潜艇人都必须养成坚决服从命令的习惯。有人说潜艇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品,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大,但实际上一点也不为过。比如说,潜艇工作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明火的控制十分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造成艇毁人亡的事故,这一点甚至比油库、化学品库的要求还要严格。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这就决定潜艇上没有列兵,每一名上艇的潜艇兵都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至少是上等兵才有资格走进潜艇,其实我遇到的上等兵也不多,因为刚从学校分配来的士兵还需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才能值更。另外,潜艇里的每一名职手的工作可能都会关系全艇的生死存亡,比如声纳兵就是全艇的耳朵和眼睛,水手长手里的水平舵能决定潜艇的沉浮,每个人都可以觉得自己是站在C位的那一个,但潜艇兵的初级培训已经使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全艇只有一个老大,那就是指挥员。2014年全国各大媒体陆续报道的372潜艇处置掉深险情事迹就出自我们部队,发生潜艇掉深(由于海水密度陡降,致使该区域海水浮力骤减)险情时,任务指挥员王红理并不当值,相关人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未有效阻止潜艇继续下潜。千钧一发之际,王红理出现了,并果断下达了&quot;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quot;的口令,后来他自己称之为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损管警报的口令一出,全员行动起来,后面才有五舱三勇士奋不顾身堵漏抢险;全部水柜供气,产生的数百吨浮力像一把无形的巨手,抵抗“水下断崖”的负浮力,竭力托举372潜艇。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虽说潜艇部队平时看起来官兵之间相对随便一些,但是如果你看过372潜艇这次掉深处置的报道,你会跟我有同样的看法:潜艇部队军令如山!我在潜艇部队的时候,王红理是我们司令部的教练艇长,他给我的印象是业务能力不错,工作上有一股子猛劲,但平时说话不多且人也很随和。在关键时刻他一声“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令全艇官兵毫不犹豫地扑向自己的战位,为随后挽救掉深带来的种种险情赢得时间,从而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这件事情说明,在凝聚着高技术的潜艇部队里,指挥员的指挥行为更多的是以技术为支撑的,这与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尊严关系并不大,而是因为所有潜艇人员的培训都被深深打下服从的烙印。</h3> <h3>我在潜艇部队工作时间不长,我觉得这支部队之所以能够做到军令如山,与党委班子也有着密切联系。我到部队不久就发现,支队常委几乎都住在远离城区的部队营区,后来才知道,我们当时在市区仅有少量住房,为了照顾有子女在市区上中学的干部,支队党委作出了一项规定,市区住房只考虑子女上中学的干部,一旦子女从中学毕业,就必须重新搬回营区。作出规定自然容易,执行起来可能千差万别,但据我所知,这项规定一直执行得很好。第一,党委作出这项规定考虑的就不是他们个人的利益,第二,党委一班人带头执行规定,比如张政委的儿子考上大学后,他家就从城里又搬回位于乡下的营区,陈参谋长的儿子因在老家读书,也没有申请市区的住房。在不少单位看似老大难的家属住房问题,在我们这里却没有感受到什么难度,这让我想起老话: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则不从。军令在此畅通无阻,部队官兵令行禁止,我的体会是,这与党委一般人的模范作用分不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