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那片桑树林

大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集体经济的岁月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方针深入全国农村。蚕业作为副业的重要部分,每到春季,队里就会领回蚕种,开启新一年的养蚕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蚕吃桑叶,养蚕先得有桑叶,桑叶得靠桑树长。于是,生产队在我家老屋外,从一排翠竹到临江河岸之间的沙洲坝上,栽满了桑树。这既给蚕宝宝备足了口粮,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意外之喜 —— 桑树上会结桑椹果。夏天一到,满树草绿的桑椹果便挂满枝头,大家盼着果实快成熟,好去摘那通红、乌黑的桑椹果,尽享口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养蚕的日子总是忙碌而充满期待的。队里挑选干净整洁的队里保管室房间作为蚕房,把领回来的蚕种小心翼翼地摆放好。小小的蚕宝宝像是一粒粒活动的墨点。可它们的食欲惊人,没过几天,就在桑叶的滋养下渐渐长大,身体也变成了白色,体格也大了不少,原来喂切碎的桑叶,这时改喂整张桑叶。到了成蚕阶段,蚕体逐渐变得长而丰满,仿佛是用白玉雕琢而成。负责养蚕的社员拿着竹篮,到桑树林里采摘新鲜的桑叶。回来后,一张一弛地铺放在喂有蚕子的簸箕中。蚕宝宝们便争先恐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发出一片细微的沙沙声,仿佛是一首轻柔的乐曲。在蚕宝宝生长的这段时间里,社员们对它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都要清理蚕房,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湿度适宜。一旦发现有生病的蚕宝宝,就会马上隔离,防止病情蔓延。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照料,蚕宝宝们渐渐长大,身形肥硕,通体透亮,预示着要吐丝结茧了。此时养蚕社员把它们捉住,放到麦草或稻草扎成的“草龙”上,蚕子开始在“草龙“上作茧自缚——把自己紧紧地包裹在蚕茧里,静静地等待着化蛹成蝶的那一刻。等到蚕茧成熟,社员们便会把它们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然后卖给国家。这一季的养蚕工作才算完成,而社员们也从蚕茧里收获了一季的希望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桑树地的边沿是临江河,它是幼时夏天里游泳、消暑的好去处。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会千叮呤万嘱咐自家小孩不要私自去河里玩水。但禁不住诱惑,小孩还是会背着大人偷偷摸摸地下河去快活一番。在小伙伴的怂恿、鼓动下,我时常忘记家长的警示,结伙去临江河里作浪里白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河里玩得尽兴后,接下来的“活动”便是采摘桑椹。大家穿好裤衩上岸,直奔桑树地。一伙人在桑树中穿梭,见到“入眼”的桑椹便争抢着把桑树枝掰下,遇到手够不着的枝条就跳将起来,一把抓住不松手,随心所欲地摘取上面的桑椹,大家先挑最黑、最大的果实送进嘴里,感觉那吃的不是桑椹,而是仙桃一般。慢慢品尝着这美味,黑色的果子是纯甜味,红色的果子甜中带着一点酸,每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到心满意足才罢休。这时人人嘴唇上都带着吃相——上下嘴唇被桑椹汁染成了乌黑颜色,就像涂了唇膏一般。大家彼此提醒,为了消灭“罪证”,各自使劲擦着嘴唇,可是再怎么擦也徒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副模样是逃不过家长的火眼金睛的,大人看到这模样,私自游泳、采摘桑椹的事必败露。头顶的烈日晒得头皮生疼,没有别的办法,也只好带着吃相,忐忑不安硬着头皮回各自的家,无可奈何准备接受家长的训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夏天经常下暴雨,同时伴随着电闪雷鸣,作为小孩,此时心里害怕极了。当天空一道惨白的光亮划过,紧接着一声地动山摇的炸响在窗前、房顶发出,天像漏了似的,暴雨整夜下个不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起床来到竹林河岸,栽着桑树林的沙洲坝已是一片泽国——红粘土颜色的洪水已把临江河和沙洲坝连成一片。眼见洪水就要漫过竹林河岸,而小孩们却像看稀奇一般,气定神闲地在岸边“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水面上不时漂过猪、猫的尸体,还有塑料、泡沫块、水葫芦等许多杂物。熟悉的桑树林已不见了踪影,它们被无情地淹没在滚滚洪流中,间或有些枝条长得很长的桑树枝露出半截枝梢在洪水面上不规则地摇曳,像是落水者在作挣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样的河被大人们称作尿泡河,这叫法通俗,却也形象。大水过后,桑树枝上挂满了稻草,桑叶上糊满了泥浆,桑树下栽种的作物一片狼藉。此情此景,小孩们看在眼里,忧在心里,担心桑树会不会因此死掉,不然那可口的桑椹就吃不到了。谁知,桑树生命力顽强着呢,过一段时间,又“满血复活”,小孩们转忧为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曾经热闹非凡的生产队早已成为历史,那片承载着我们无数欢乐与回忆的桑树林,也在时光的流转中渐渐消逝。曾经在桑树林里穿梭的孩童,如今已各奔东西,在生活的浪潮中奋力前行。那被桑椹汁染黑的嘴唇,那被家长训斥的场景,都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里偶尔重现。站在曾经桑树林的位置,望着眼前陌生的景象,心中满是怅惘与感慨。那些纯真的时光,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只留下这无尽的回忆,在风中轻轻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农村的模样早已被改写。机器的轰鸣取代了手工的劳作,高楼大厦遮蔽了田野的风光。我们的童年,在这样的变迁里,如同被冲散的泡沫,再难寻回。那些与桑树林相伴的日子,那些养蚕、摘桑椹、河边嬉戏的欢声笑语,像是被封存的琥珀,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然而,这段记忆并非只是对过去的缅怀,它更是一种提醒 —— 提醒我们不要在匆匆前行的道路上,遗忘了那些曾经滋养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快乐的纯粹时光,提醒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守住内心的那份质朴与温暖,让那些美好的瞬间,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慰藉,照亮我们未来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