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b></p>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p class="ql-block">不承认、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中国革命战争有其特点的人,把红军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看做和一般战争相同,或和苏联内战相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内战的经验是有世界的意义的。所有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同样,都是以这个经验和列宁斯大林对这个经验的理论综合作为指南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条件下机械地运用这个经验。中国革命战争的许多方面都有其自己的不同于苏联内战的特点。不估计到这种特点,或否认这种特点,当然是错误的。这点在我们的十年战争中已经完全证明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敌人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他们不承认和红军作战需要有和其他作战不同的战略和战术。他们依仗其各方面的优势,轻视我们,固守其老一套的战法。这是一九三三年敌人的第四次“围剩”时期及其以前的情形,其结果就是招致了他们的历次的失败。首先在国民党军队中提出在这个问题上的新意见的是国民党的反动将军柳维垣,后来有戴岳。最后他们的意见被蒋介石采纳了。这就是蒋介石庐山军官训练团及其在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产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然而当着敌人改变其军事原则使之适合于同红军作战的情况的时候,我们队伍中却出现了回到“老套”的人们。他们主张回到一般情况的方面去,拒绝了解任何的特殊情况,拒绝红军血战史的经验,轻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力量,轻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敌人采用的反动的新原则视若无睹.结果,是丧失了除了陕甘边区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据地,使红军由三十万人降到了几万人,使中国共产党由三十万党员降到了几万党员,而在国民党区域的党组织几乎全部丧失。总之,是受了一次极大的历史性的惩罚。他们自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其实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没有学到。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我们的这些同志恰是忘记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由此可知,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p>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p class="ql-block">那末,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我以为有四个主要的特点。</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特点,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ー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p><p class="ql-block">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性。当着一九二七年冬天至一九ニ八年春天,中国游击战争发生不久,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区域-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个疑问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指出来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九ニ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这个问题又作了一次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现在把这个问题分开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数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一国支配的殖民地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p><p class="ql-block">中国是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准备好了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民众。</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说,中国是一个经过了一次革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第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不但基本地规定了我们政治上的战略和战术,而且也基本地规定了我们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特点是敌人的强大。</p><p class="ql-block">红军的敌人国民党,它的情况是怎样呢?它是夺取了政权而且相对地稳定了它的政权的党。它得到了全世界主要反革命国家的援助。它已改造了它的军队-改造得和中国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军队都不相同,而和世界现代国家的军队却大体相同,武器和其他军事物资的供给比起红军来雄厚得多,而且其军队数量之多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军队,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常备军。它的军队和红军比较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它控制了全中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枢纽或命脉,它的政权是全国性的政权。</p><p class="ql-block">中国红军是处在这样强大的敌人的面前。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第二个特点。这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不能不和一般战争以及苏联内战、北伐战争都有许多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特点是红军的弱小。</p><p class="ql-block">中国红军是产生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从游击队开始。不但处在中国的反动时期,而且处在世界上反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比较稳定的时期。</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政权是分散而又孤立的山地或僻地的政权,没有任何的外间援助。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同国民党区域比较是落后的。革命根据地只有乡村和小城市。其区域开始是非常之小,后来也并不很大。而且根据地是流动不定的;红军没有真正巩固的根据地。</p><p class="ql-block">红军的数量是少的,红军的武器是差的,红军的粮食被服等物质供给是非常困难的。</p><p class="ql-block">这个特点和前一个特点是尖锐的对比。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p> <p class="ql-block">第四个特点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p><p class="ql-block">这个特点是第一个特点的必然结果。这个特点产生了两方面的情形。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战争虽然是处在中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反动时期,然而是能够胜利的,因为它有共产党的领导和农民的援助。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红军虽小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人员是从土地革命中产生,为着自已的利益而战斗的,而且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则和国民党成了尖锐的对比。国民党是反对土地革命的,因此没有农民的援助。其军队虽多,却不能使兵士群众和许多小生产者出身的下级干部自觉地为国民党拚命。官兵之同在政治上是分岐的,这就减少了它的战斗力。</p>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p class="ql-block">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两方面。这两方面同时存在着,即是说,既有顺利的条件,又有困难的条件。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许多规律都是从这个根本的规律发生出来的。我们的十年战争史证明了这个规律的正确性。谁要是睁眼看不见这些根本性质的规律,谁就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战争,谁就不能使红军打胜仗。</p><p class="ql-block">很明显的,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反对红军的游击主义,却又承认红军的游击性;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反对固定的作战线和阵地战,承认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运动战;反对击溃战,承认歼灭战:反对战略方向的两个拳头主义,承认一个拳头主义:反对大后方制度,承认小后方制度;反对绝对的集中指挥,承认相对的集中指挥;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主义,承认红军是中国革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反对土匪主义;承认严肃的政治纪律;反对军阀主义,承认有限制的民主生活和有威权的军事纪律;反对不正确的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承认正确的干部政策;反对孤立政策,承认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最后,反对把红军停顿于旧阶段,争取红军发展到新阶段所有这些原则问题,都要求正确的解决。我们现在要讲的战略问题,就是要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十年血战史的经验,好好地说明这些问题。</p> 结语 <p class="ql-block">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本章节是教员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核心章节之一,系统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为制定科学的军事战略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35年长征结束后,党内亟需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批判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该错误路线机械照搬苏联经验,忽视中国实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根据地丧失。 </p><p class="ql-block">面对国民党的持续“围剿”和敌强我弱的现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员通过“四个特点”的深刻剖析,不仅解决了当时革命战争的战略方向问题,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理论范式。</span></p><p class="ql-block">统一战略思想: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了积极防御、持久战、运动战等原则,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理论框架。 </p><p class="ql-block">实践指导:通过“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战术,红军在后续战争中逐步扭转劣势,如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和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矛盾分析法揭示战争本质,以实践导向打破教条束缚,以群众路线凝聚革命力量。</span>这些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后世应对复杂斗争提供了永恒的方法论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