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晚11点睡觉,在神的护佑下,一觉睡到早上6点。万籁寂静,毕竟是无人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像是生命禁区,</span>连虫鸣鸟叫声都没有,耳边只有同伴们的呼噜声。闻着昆仑雪山送来的清冽的空气,自己的精神被引领到山上,灵魂飞升。</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从山顶上俯视营地,是我们为这条山谷带来了颜色</i></p> <p class="ql-block">唐自华等人去后山用无人机拍一下昨天我们看过的遗址,罗娟也跟着去了,想再看看,能否找到古人遗留下来的什么垃圾,考古学就是寻找和研究古人垃圾的学科。这个遗址太干净了,古人们居然没留下一点垃圾,让现代考古学家心怀怨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勤组要拆帐篷、装车,打扫营地,不留下一片垃圾。对于以后的考古学家来说,我们也是古人,我们把营地打扫的如此干净,以后的考古学家会不会恨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位于地图下端的飞来峰就是我们扎营的地方,我们已经走了一半,到达我们旅程的最南端了,明天开始北上</i></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我们抵达西合休乡的热斯喀木村,然后循着叶尔羌河去看柯达仕岩画。岩画刻凿在公路两边叶尔羌河南岸的千枚岩上。路北一块巨石长约5米,宽约4米的岩面上刻有岩画。</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叶尔羌河边的科士达岩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北山羊以及其它动物。动物的身体和四肢都用概略的线条来代替,看上去像一条板凳,这是大约距今2500-2300年间的作品</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其次为手印岩画,也这里主要图像之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关于手印岩画其发现是全球性的,其解释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塔吉克人在重要的节日中,用手沾上面粉将手印印在墙上,作为节日的祝福。塔吉克汉公主的传说也是起源于汉代,与手印的时代重合,所以用上述塔吉克人过节在墙上拍手印的习俗来理解手印岩画,至少可以成为一家之说。</i></p> <p class="ql-block">岩画刻凿在千枚岩上,千枚岩最初是志留纪的海相灰岩,在时间和强大的地质作用下,由沉积岩变成了变质岩,由横向层理变成了竖向层理,并且其中的硫化铁渗出表面,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深色光滑的表面。岩画即刻凿在这种硫化铁表面上。岩画为板凳装状或线条状的羊的形象,应该是战国至汉的塞人作品,后期有许多手印岩画覆盖其上。在岩石的南端有有一男一女图像。</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画面下方刻凿着一男一女。既然出现男女,那么其性象征便是不言而喻的</i></p> <p class="ql-block">16:00看完岩画,继续东行,观看悬度景点。《魏略.西戎传》云:“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北史.西域传》也说法显、宋云、惠生等人由此前往嚈哒国。注意:这里的惠生说的可不是我哦。悬度是汉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南道,需越过葱岭或喀喇昆仑山,前往犍陀罗和更远的地区。这条道路多有艰险难越之处,中国史书素有"悬度"之称,并有求法僧身临其境的生动描述。有人认为"悬度"只是一个形容道路艰险的汉语修辞性词汇,并不是对某处天险屏障的译音;有人认为悬度就是印度的不同翻译;我们考察队的巫新华教授和骆娟女士则认为悬度就是地名,而且这个地名就是这里,因为这里是喀喇昆仑通往帕米尔高原的唯一通道。所谓悬度是指一种渡河方法,即在河的两岸各修一固定桩基,然后悬一绳索,用以渡河,故名悬度。悬索架在科勒沁河上,距河面约80米高,河面宽约100米。</p> <p class="ql-block">悬崖下河水碧蓝如玉,魔幻而诱人,口占四句:</p><p class="ql-block">悬度悬度</p><p class="ql-block">关山飞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丝绸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佑神护</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左边的是吊桥,右边的是悬度,也叫溜索</i></p> <p class="ql-block">“再高的山,也有路可走”。这是罗新教授为《寻路阿富汗》一书写的一篇书评的题目,这个题目也可用来形容这里的悬度。高山、地堑、河流,山涧隔断了交通,阻碍了人群的交往,屏障了文化的传播,然而一条窄窄的通道,却能令一片大陆生死存亡;一条细细的溜索,就能让一种文化远播四方。</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道路两边的山顶上白雪皑皑,河谷散布着村庄和牛羊,都是冰山上的来客</i></p> <p class="ql-block">4月29日上午十点出发,今天上午参观红旗拉普国门。我们顺着塔什库尔干河逆流而上,沿河据说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和石器遗址,还有清代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12点抵达红旗拉普国门。询之突厥语加考古学家巫新华教授,他说红旗拉普为东伊朗语,意思是绿色山谷里的草场。我测了一下海拔,为4760米,但这里有个海拔标志碑,上面写着5100米,大家都争着在那里照相。即便是5100米的海拔,我也没有任何反应,倒是对一个小卖部漂亮的塔吉克小姑娘有反应,用时下的一句表明立场的话来说:应该对美作出反应。在征得小姑娘的同意后,拍了一张照片,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应该对美作出反应</i></p> <p class="ql-block">12:00吃完午饭,驱车去看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卡拉奇库河谷沟口,这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都曾经过这里,去古印度(天竺)研究佛法。中国和阿富汗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这也使得阿富汗成为了所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边境线最短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曾经走过这里,现在可以说,惠生也走过。</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惠生走过瓦罕走廊</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