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最后一个烧饼

渭水之谣

<p class="ql-block">  古芦镇有一条河,叫古芦河,有一条老街,名曰古芦街,街上有一家远近闻名的烧饼铺子,叫古芦烧饼,掌柜的姓单,他家的烧饼皮脆肉酥,咬一口,麦香味儿满口窜,镇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他家的食客。单家四代单代,单掌柜的爷爷是根独苗,爷爷只生了他爹一个,到了他爹这儿,也只生了他,也是独苗一根,他也没能躲这定数,也只生了一个儿子。有人说了,你们家几代单代,莫非与姓氏有关联?要不改换门庭试试?单掌柜也曾苦恼过,可姓氏是随便能改的吗?这么背叛祖宗,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做不出来。日子得好好过,儿子要好好养。单家小公子长得乖巧聪明,人见人夸,单掌柜也狠不得整天把他捧在手心里。先念私塾,再念学堂,不管十里八里,单掌柜总是雇人接送小公子,不管刮风下雨,形影不离。</p> 俗话说浅水养不了蛟龙。随着单公子脑袋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他就越想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他说,要去更远的地方上洋学堂。单掌柜怎么舍得,可拗过儿子,最终同意了。洋学堂上了两年,单掌柜也雇了一个书童,一直陪着儿子。两年后儿子学成归来,单掌柜给儿子说,你该学的学了,该看的也看了,该逛的也逛了,这回该收收心,跟着我学一学做生意,这间铺子早晚是你的,我就早早交给你吧,我也该歇一歇了。单公子不乐意,他不想一辈子跟面团子打交道。他说你那也叫生意,外面的世界大着哩,人家一天的生意能顶上你一年卖的烧饼。单掌柜一听眼睛都直了,虽然舍不得儿子,可听儿子说得那么邪乎,感情外面世界的银子就像古芦河里的水,随便舀一勺就能养活一大家人。最终单掌柜把儿子送上了远去的马车,车后扬起的尘土把单掌柜的视线完全遮挡住了,那一刻,单掌柜感觉心空了。<br> 要说这单掌柜也是至善之人,他秉承家风,以德持家,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街坊四邻都受过他的恩惠,虽说他铺面不大,但他经营有方,也承蒙老街坊们照顾,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儿子走后,单掌柜老觉得应该为儿子做点啥,可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想帮也帮不上啊。他又一想,人什么时候最难,离家之后最难,可最难的应该是饥肠辘辘,无食果腹之时。如今,自已的儿子也成了离家之人,也成了出门在外的浪子,至不定啥时候也会饿肚子。于是他想,儿子太远,想帮也帮不上,那就帮一帮能帮上的人吧,也许老天爷有一天会眷顾他的善念,在儿子遇难时,显一回灵,帮上一把,也说不定。<br> <p class="ql-block">  从那时候起,每天炉灶压火前,他都会让伙计打一个稍大一点的烧饼,他会亲自把当天这最后一个烧饼,放在灶台显眼处。他想呀,万一哪个路人饿了,这个烧饼也能解一时之饥吧。就这样,他天天打,年年打,打着打着竟成了烧饼铺子不成文的规矩了,不管谁当伙计,他都要叮嘱每天要打好这最后一个烧饼。而且他也发现了,这个烧饼每天都有人拿走。他细细算了一笔账,一个烧饼按三两白面算,一年三百六十五个烧饼,那就是百十来斤的白面,五年多了,少说也有六百斤白面送了人,这还不算人工费,如果把这些折算成银子,那也不是个小数目。想到这儿,单掌柜的心头疼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像云一样飘过去了。他想,自已做的这件事算得上是大善事了,但他从来没有在人前提起过,这件事只有他和伙计们知道,外人无从知晓。</p> 有一天,单掌柜很想知晓自已的烧饼到底接济了谁,是什么人拿走了烧饼,如果是穷困潦倒之人取之食之,也正合他的初心本意,可如若让丰衣足食之辈取之,或者取之而弃之,岂不枉费他一片苦心?他想一探究竟。<br> 于是,那天晚上,他躲在门板后面睁大眼睛使劲窥探,果不其然,让他发现了真相。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已经盯得眼睛发涩,睡意朦胧。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扑嗒,扑嗒”的走路声,他瞅见一个人影慢慢地由远而近,最后停在炉灶前,先用手在灶台上摸了一阵子。他借着微弱的灯光,看见那人摸到了烧饼,并把烧饼塞进了胸膛。他猜想,此人应该是个瞎子,再看走路的形态,应该是位老者,而且腿脚有疾。单掌柜清楚了,噢,原来是个老乞丐。单掌柜心里坦然了。第二晚,他继续观察,结果,还是那个老乞丐揣走了烧饼。第三日,也是。至此,单掌柜更坚信自已此举是正确的,也接济了该接济的人。<br> 常言道:人有旦夕祸福。近日来,单掌柜心神不宁,他感觉祸事来了。因为,他好长时间没有收到儿子的音讯了,他的心提到嗓子眼已经有好一阵子了。当他听说儿子所在地方发生了兵祸,叛军杀人就像割韭菜,死人无数。当他确认叛军屠城的消息时,他的腿软了,三天没吃没喝。醒来后,他对自已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善举万分后悔,觉得老天爷辜负了他的一片善心,他要报复。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语:大善之人也有一念之恶。<br> <p class="ql-block">  那天打烊后,他没有让伙计打最后一个烧饼。等众人离开后,他亲自打烧饼,一边合面,一边老泪纵横,他的眼泪全都合在面团里了。末了,他还在烧饼中间加了一点料——砒霜。他想,既然老天爷无情,也别怪他无义。他把烤好的烧饼放在原来的位置上,放好之后,又再次确认,就是老乞丐经常拿烧饼的位置。之后,这才躲在门板后面察看。那晚,他还有一个更离奇的想法,就是想一直跟着这个老乞丐,看他是如何咽下这个烧饼,又是怎么一命乌乎,倒地不起的,一解心头之恨。</p>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街面上打更的声音响了好几遍了,可还不见老乞丐现身。是不是老乞丐病了,或是已经不在人世了?忽然间,单掌柜悲从心中起。他再一次想起了自已可怜的儿子,假如儿子落了难,遇到像自已一样这么狠心的人,没有死在叛军的刀下,是万幸,却死在了素不相识的人手里,那该是多么不幸啊!单掌柜打了一个激灵,他不顾一切地冲出去,不小心被门槛拌倒了,他顾不上痛疼,必须赶紧爬起来,生怕晚一步烧饼让人取走。他跌跌撞撞地把那个带毒的烧饼从灶台上抢了回来,这时,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br> 他不敢停歇,又连忙打了一个大个儿的夹心的烧饼,夹心是用镇上最有名的唐记黑糖做的,这家黑糖最有名,妇儒皆知。做好烧饼后,他像原来一样,仍放在原处。并且对着这个烧饼,深深地鞠了一躬。做好这一切后,单掌柜就像完成了一件重大使命,精神松懈下来,困意陡然来袭,他来不及回到屋里,就在店铺里睡着了。<br> 黎明时分,他听见有人拍打门板的声音,打开门,一个人顺着门板就倒了下来。他一看,那人满脸污垢,衣衫褴褛。赶紧请人帮忙抬到店铺里,待擦洗干净后,他惊呆了,此人正是自已日思夜想的儿子。<br> 待儿子清醒后,单掌柜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叛军屠城之时,儿子也被赶出店铺,货物银钱被他们洗劫一空,最后店铺也被付之一炬,人们被驱赶到了一个很大的场院,叛军举枪射击,人们纷纷倒在血泊之中。万幸的是他没有被击中,捡了一条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了。之后,便开始了长途跋涉。由于身无分文,沿途以乞讨为生。可战火四起,民不聊生,路有饿殍,他两三天也讨不到一口吃食,就这么走走停停,支撑了一个多月,到昨日黄昏时分,才摸到了镇子外面。当远远看到城楼上“古芦镇”三个大字时,身体空虚的一丝劲也没有了,轰然倒地不起。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位老者把他扶起,塞给他半个烧饼,他狼吞虎咽地把那半个烧饼嚼碎了,咽下去,身子这才能动了。儿子说,那个烧饼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好像里面有糖,是老唐家的那个味儿。<br> <p class="ql-block">  单掌柜一听,眼睛突然亮了许多,问儿子:“你说,你吃的是带糖馅的烧饼?还是老唐家的黑糖,你没有记错?”单掌柜有点怀疑儿子。</p> “爹,我怎么会不记得,那是我这辈子吃得最香的东西,它里面的每一种味道我都会记得,只是有一种味儿我说不上来是什么。”单公子依旧回味着那烧饼的味道。<br> 听完儿子的一番话后,单掌柜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想想都后怕,昨晚如若不是及时换成糖饼,那吃下毒烧饼的肯定是自已的儿子。他那一丝恶念险些酿成大错。<br> 他详细问了儿子那老者的样貌。一切都清楚了,给儿子半个烧饼的就是那个老乞丐。他是儿子的救命恩人,也单家的贵人,他要找到他,把他奉为上宾,不,要让儿子拜老者为干爹,伺候一辈子。可怎么找呢,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守株逮兔,就在守在炉灶那里等,等他再来取烧饼时,不就如愿了吗?那天一切照旧,铺子按时打烊,伙计按时打最后一个烧饼,还是单掌柜,把烧饼放在老地方,剩下的就是静静地等。<br>打门掩店后,单掌柜一家人躲在门板后面,屏住呼吸,睁大眼睛,从门缝里使劲往外瞅,等待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后半夜,街上传来了响动,单掌柜果真听到了那个熟悉的“扑嗒,扑嗒”的走路声。只见那个人影走到灶台前,用手只摸了一下,就摸到了烧饼,毕竟都摸了多少年了,熟门熟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br> 当他拿着烧饼准备离开的时候,烧饼铺子的门板突然打开了,单掌柜一家人打着灯笼跑出来了。老乞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能感觉到那些人的气息。<br> 他听见有人说:“贵人啊,终于让我们找到你了,老人家,我是这家烧饼铺子的掌柜,谢谢你,救了我儿的命。”说着那一群人把他搀扶到了屋里,让他上坐。<br> 老乞丐有些茫然,他说:“噢,单掌柜,不,单大善人,你可是天下不多的善人啊。不过,你肯定弄错了,我不是什么贵人,我是个乞丐。”<br> 单掌柜问道:“老人家,前一天后半夜,你是不是给一个将死之人送了半个烧饼?”<br> <p class="ql-block">  老乞丐想了想,慢慢地说:“好像有那么回事,前天夜里我有事耽搁了,拿到烧饼回到城门洞时已经很晚了,一个小家伙对我说,傍晚,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人倒下去了,不知道这会儿还有没有气。我不放心,就一起去看个究竟。真像小家伙说的,路边躺着一个人。我摸了摸身子,还温着哩,鼻孔也有气,就把他喊醒,把半个烧饼塞给他,看着他把那半个烧饼吃完,然后,他起身向我道了声谢,就晃晃悠悠地走了,口口声声说要回家,我们也就没拦着,就这么回事。”</p> 等老乞丐讲完,单家公子“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了一声:“老伯,谢谢你救了我。”<br> 老乞丐一听,声音熟悉,赶紧起身,摸索着把单公子扶起来,问:“单公子,是你吗?果真是你,那真是老汉天大的造化。”<br> “是我,老伯,是你救了我,也救了我们全家,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干爹,我要伺候你一辈子。”单公子再一次跪下,磕了三个响头。<br> 原来,老乞丐也是一个外来户,前些年来到这古芦小镇,见小镇民风淳朴,就住了下来,以乞讨为生,经常不是住在城门洞,就是在城外的寺庙,总之凡是能歇脚的地方就行,这一住就是这么多年,渐渐地在小镇上的乞丐里有了名气,也备受大伙儿敬重。为什么呢,他为人仗义,虽说是个瞎老头,可他总愿意帮助比他还弱的人,给他们一个饼,一个馍,或一个鸡腿。<br> <p class="ql-block">  当有人发现单家烧饼铺子每晚施一个烧饼时,第一时间报告了老乞丐。他说,单掌柜仁义,咱们不能不仗义,这个烧饼我拿回来,分给不能出去讨饭的伙计们,你们说好不好?大家伙一致同意,也互相打了招呼,凡古芦小镇的乞丐们都知道,单家铺子里的烧饼只有老乞丐去拿。这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某日,从外地来了一个小乞丐,晚上满街转,当他发现单家炉灶上的烧饼时,欣喜若狂,饱餐之后还向城门洞里的其他人炫耀,谁知,他话音还没落下,就遭了一顿饱打。领头的高声呵斥道:“单家铺子里的烧饼也是你吃的!打这个不识相的东西!”老乞丐闻声连忙制止,他说:“不知者不怪罪,他知道了,以后就不会了。”至此,凡是外面的乞丐来到小镇上,不论谁先碰到,都会第一时间把个规矩告诉他,免得他受皮肉之苦。</p> 听完老乞丐的叙述,单掌柜汗颜。他每晚施舍一个烧饼,自以为天下大善,可与老乞丐相比,差之千里。从那时起,单掌柜每晚施一个烧饼的规矩不变,逢初一、十五两日,在铺子门口施粥放饼,成为古芦镇别致的一景。<br>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