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的4月16日,南方的回南天让天空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然而,这样的天气却别有一番韵味,不冷不热的气温,为我们的旅行增添了一份舒适。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广西灵川县的大圩古镇,这座古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等待着我们再次探访。</p> <p class="ql-block">这已是我们的第二次大圩古镇之行了。然而,妻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她以为这是第一次。或许是因为上一次我们匆忙地陪着好友而来,没有细细品味这座古镇的韵味,而是急切地登上了竹筏。这一次,我们决定放慢脚步,让她能够细细回味南方古镇与北方山西忻州古城的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灵川,因境内流淌着灵河而得名,位于广西东北部,隶属于桂林市。它地处“湘桂走廊”南端,是桂林市北部的交通枢纽。这里面积达2302平方公里,人口约41万,以汉族为主,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年均气温18.3℃,GDP约200亿元,被誉为广西的北大门。</p> <p class="ql-block">“圩”(xū),在南方方言中意为“集市”。大圩古镇因古代商贸繁荣,形成大型集市,故得名“大圩”。另有一种说法,古镇沿漓江呈长条形分布,形似“大船”,因此也被称为“大圩”(“圩”通“舻”,指船)。</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宽广清澈的漓江与繁华的市井交织在一起,仿佛将游客带入了明清时代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秦代,大圩属桂林郡,灵渠开通后,这里成为湘桂水道(长江-珠江)的重要中转站。汉代,商旅往来频繁,逐渐形成村落。唐代,设“大圩驿”,为官方驿站,兼管漕运。宋代,商业兴盛,大圩成为漓江沿岸的盐、米、布匹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圩正式建镇,因漓江水运发达,成为广西四大商镇之一,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清代,大圩达到鼎盛,沿江建有13座码头,商铺林立,会馆云集(如广东会馆、湖南会馆),被誉为“小桂林”。</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因公路、铁路兴起,水运逐渐衰落,大圩的商贸地位也随之减弱。现代,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漓江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明清古街,青石板路、青砖黛瓦的骑楼式建筑,保留了万寿桥、高祖庙等古迹。13座古码头按“北斗七星”布局,见证了古代航运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的舞狮文化以南狮为特色,兼具传统工艺与民俗活动的双重魅力,已有近300年历史。周氏家族作为第九代传承人,延续了“周氏纸塑狮头技艺”。</p> <p class="ql-block">狮头制作需经过制模、包边、绘画、上油等十几道工序,耗时20余天。竹篾骨架与绵纸的平滑度尤为关键,最终呈现出威武灵动的形态。2019年,“周氏纸塑狮头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狮头额高眼大、色彩鲜艳(黄、蓝、青为主),装饰繁复,神态栩栩如生,每个狮头均为“限量版”。</p> <p class="ql-block">每逢春节、元宵等节日,当地举办舞狮闹春活动,常配合烟花、灯会等庆典,如农历腊月至正月十五的徽风皖韵灯会表演。</p> <p class="ql-block">古镇老街定期开展舞狮表演,结合传统手工艺展示(如竹编、酿酒),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一位年轻画家,1984年生,上过师范,学过美术,在教育系统工作后跳槽至南宁工作室成为专职画师,后在自己的家乡大圩古镇开设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祖庙,大圩始建于汉代,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高祖庙是纪念汉高祖刘邦的庙宇。位于漓江北岸,是百里漓江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气势恢宏,立柱上有巨龙盘旋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万寿宫,也叫【江西会馆】。广西明清时期,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p> <p class="ql-block">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p> <p class="ql-block">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p> <p class="ql-block">沿江亦形成十多个码头,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状况。</p> <p class="ql-block">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p> <p class="ql-block">灵川最早的中共组织——中共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中共毛村支部于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p> <p class="ql-block">毛洲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大圩镇,电影《刘三姐》在此取了很多外景,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均在这里进行外景拍摄。镇上的风味小吃及传统的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也使游人留连忘返。端午节,大圩的龙舟赛是传统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所有的风貌和习俗如今依然存在,有的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是大圩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老桥叫万寿桥。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水灾,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万寿桥是一座单拱石桥,全长29.6米,是古镇的重要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外,古镇还有一座名为马蹊桥的古老桥梁,横跨在灵川县大圩镇的马河上,始建于元末明初。这座桥长38.5米,宽4.2米,高5米,桥面中间的一行30块青石板光滑而整齐。</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老的桥梁不仅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也是当地重要的交通和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如此宏伟厚重的大圩古镇是如何形成的呢?</p> <p class="ql-block">带着这个好奇,我走访了一位老宅主人。</p> <p class="ql-block">他住的这个店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是他的老爷爷在此开办了一个米面铺子。在他家后院就是自己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个宅子门面不大也不豪华,但进了里面却别有洞天。里面有客户住的客房,有加工粮食的仓库,有加工的场地,有食堂,更厉害的是有自己的进货销售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据他说,他们家的米面要顺着漓江远航到广州。解放后,他们家的财产都被充公了,改革开放后,政府纠正历史错误,又退给他家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他家的店铺一直走到漓江岸边,好奇的古镇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清澈透底的漓江深水与商铺林立的“商业大街”。二者“一”字型平行延展,所以建有十三个大大小小的码头,是世界少有的水陆码头。</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桂林的水就是指漓江,那么漓江又是怎么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记载,秦朝开凿灵渠后,将海洋山(今兴安县境内)水源分流:北流为湘江,南流为“离水”。因两水“相离”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宋代学者柳开在《湘漓二水说》中明确记载:“湘漓二水始于一水……北为湘水,南为漓水。”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对漓江的称呼就固定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名称中隐含“山水相离”的自然景观特征,与漓江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第二次来大圩所看到的和经历的情况,建议你来广西旅游一定不要错过灵川大圩古镇,它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目的地是湖南博物馆参观马王堆考古新发现。期待您的光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