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创被贴上AI标签:一场关于创作尊严的叩问

冷韵追魂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一位美友神情黯然地向我倾诉,他的作品竟被判定为AI生成。那一刻,他满心委屈与愤怒,情绪激动得难以平静。我关切地询问:“你使用过AI创作功能吗?”他语气坚定地摇头,坦言自己年事已高,对AI技术十分陌生,每一篇作品都是实打实的原创。从在日记本上反复构思、删改,到逐字逐句在手机上敲打成美篇发布,个中艰辛唯有自己知晓。为自证清白,他还特意截图展示创作全过程。我轻声安慰他“清者自清”,不必过分介怀。好在,他并未因此气馁,凭借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晋升为情感领域优质作者。</p><p class="ql-block">此后,不时有美友吐槽当下AI创作盛行的现象,我起初并未放在心上,只付之一笑。直到拜读美友《(我与美篇)审稿遭遇》一文,内心才掀起惊涛骇浪,当即留言表态:坚决抵制AI创作,审稿时若遇此类作品,直接略过。然而,问题接踵而至:管理者有权判定作品是否符合标准、是否移出,可创作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那些因被判定为AI生成的作品而被打入“死牢”的,真的“罪有应得”吗?判定的依据又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几位被贴上AI标签的创作者,皆是我平日里熟知的好友,他们的写作功底与创作热情,我再清楚不过。起初,他们向我抱怨时,我只当是管理层鉴赏水平的差异,便轻描淡写地安慰了几句,心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篇文章而已,不必过于在意。可创作者们咽不下这口气,毅然追问判定缘由。对方拿出的所谓证据,竟是《朱雀大模型检测》报告,白纸黑字写着“100%AI生成”!</p><p class="ql-block">听闻此事,我一头雾水,首次听闻这个检测功能,赶忙上网搜索。映入眼帘的评论五花八门,令人大开眼界。我按捺不住心中疑惑,直接找到使用该功能判定作品的某栏目管理者A君,直截了当地说了我对此事的看法与见解,他向我表示,自己坚决维护原创,并向我展示了检测结果。我当即提出:“不妨检测一下我的文章。”对方询问文章类型,得知是现代诗后,直言:“诗词类作品检测不准。”我又追问记叙文的检测准确率,得到的答复是“60%”。即便如此,我仍坚持一试。片刻后,检测结果显示我的文章AI生成比例高达83.6%。看着这荒诞的数据,我又气又笑——还有谁,能比创作者本人更清楚文字背后的心血与故事?</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无端被贴上AI标签,满心的冤屈又该向谁诉说?又该如何为自己的创作尊严正名?这个问题已引起广大美友的关注与思索。而这场关于原创与AI误判的纷争,折射出的不仅仅只是技术判定的漏洞,更是对创作者心血的漠视。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不管是美篇栏目的管理者或者是创作者,都应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别过分依赖所谓的软件,让“原创之冤”寒了创作者的心。</p><p class="ql-block">【冷韵心语】</p><p class="ql-block">搔首冥思牙咬断,</p><p class="ql-block">得来纸上两三行。</p><p class="ql-block">东施也效玲珑句,</p><p class="ql-block">恐把旁人笑断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冷韵追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4.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