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闽东宁屏古根据地——中共古田二区区委旧址

老区铁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宏潮(文/图)</h3> 2025年4月8日,应古田县鹤塘镇文车岭老区村的邀请,我们老战士后代志愿者走进宁(德)屏(南)古(田)根据地,中共古田二区区委旧址哈竹坑、酒洋(原名酿酒洋)等村。 图为 鹤塘镇文车岭老区村 图为 在村委楼与村干部群众合影 古田县鹤塘镇文车岭行政村系革命老区村,位于古田、屏南、宁德(现为蕉城区)三县交界处,辖文车岭、文车洋、哈竹坑、酒洋、斗底等自然村。其中酒洋村直接与宁德(现为蕉城区)和屏南接壤。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这里是中共闽东特委组织部长、中共宁屏古办事处书记阮英平领导下的宁屏古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共古田二区区委所在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共古田二区区委的建立</b></h3> 1935年5月,共产党领导的闽东游击区军民坚决反抗国民党军队的“清剿”,并在局部战场取得一定的胜利,各地斗争形势有所好转。鉴于在反“清剿”斗争中马立峰、詹如柏、叶秀蕃等多位闽东党政领导人的牺牲,为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党对闽东游击战争的领导,5月底,叶飞、阮英平、范式人召集坚持各地斗争的负责人在寿宁含溪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中共闽东特委,由叶飞任书记,阮英平、范式人、许旺为委员。会议确定了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对内恢复老区,一方面波浪式地向外发展新区;并调整苏维埃时期的各项政策,以适应游击战争的具体需要。 图为 叶 飞 阮英平 范式人 1935年 8月,中共闽东特委在柘洋堵坪召开会议,充实健全了特委组织机构,根据当时各块游击区斗争的形式,决定设立中共宁屏古、福寿、霞鼎、鼎平4个办事处。分别由阮英平、范式人、许旺、郑宗玉任办事处书记。<br> 8月间,中共闽东特委组织部长、宁屏古办事处书记阮英平派陈步田、陈伏梓等8人到古田大东地区的大甲、杉洋、鹤塘一带活动,以大甲山里村和鹤塘哈竹坑村为基点,建立了一区区委和二区区委,陈步田和陈伏梓分别任一、二区区委书记。<br> 后又派黄树爵、阮玉成在杉洋白溪成立了大东区委,黄树爵任书记。<br> 从此,古田大东地区群众的斗争,在闽东党组织的领导下,走上了三年游击战争的历程。 图为 笔者2023年6月,在周宁县梧柏洋中共闽东特委宁屏古办事处旧址留影 图为 古田县大甲镇山里村 图为 古田县大甲镇山里村 图为 中共古田一区区委办公旧址—古田县大甲镇山里村11号大厝 图为 古田县鹤塘镇哈竹坑村旧址 图为 古田县鹤塘镇哈竹坑新村 图为 中共古田二区区委办公旧址之一,鹤塘镇酒洋村余有炳旧厝 图为 中共古田大东区委办公旧址及白溪党支部成立地,杉洋镇白溪村 图为 中共古田大东区委办公旧址,杉洋镇白溪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共古田二区区委的活动情况</b></h3> 二区区委以鹤塘哈竹坑村为基点,区委办公旧址之一设在酒洋村余有炳旧厝。区委活动范围是哈竹坑、酒洋、斗底、文车岭、文车洋、后溪、溪边、程漈、坝下、粪箕涸等几十个大小村庄。 图为 二区区委活动范围的大山“天顶岗”。粪箕涸是鹤塘镇坑头村的一个自然村,隐藏在“天顶岗”的一个山坳里。那里是闽东红军游击队的秘密营地,党组织在那里设有地下交通站,后来由闽东红军独立师老首长叶飞将军为其改名“不知觉”。 区委成员深入各村发动群众,成立贫农团,开展“五抗”斗争,发展党的组织,扩大红军队伍;帮助红军购买日用品、抬送伤病员、挑运粮食等物质;在哈竹坑自然村西侧二里的山涧,搭盖简陋的草棚,建立红军医院,帮助采集和购买药品,护理及救治红军伤病员;还组建了古屏宁武装联防交通队,队长余养雄,副队长彭兴族和彭方花,负责古田、屏南、宁德三县的联络与情报传递;开展统战工作,实行“白皮红心”政策,争取中间力量。 图为 哈竹坑红军医院旧址 图为 我们一行在哈竹坑红军医院旧址留影 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哈竹坑、酒洋等周边地区广大穷苦农民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推翻黑暗的旧社会,从而走向参加革命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文车岭村前往哈竹坑、酒洋村,因是简易公路、路面崎岖,我只好换乘群众的越野车。 在酒洋村,宁屏古根据地交界处的屏南县福善村和天湖山的村干部、群众及宁德(蕉城区)虎贝镇下洋村的群众也自发赶来了,三县群众汇聚一堂,追忆前辈革命历史。 图为 在酒洋村,老战士后代、革命“五老”后代、老区群众汇聚在红旗下,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 图为 老战士后代、革命“五老”后代、老区群众在中共古田二区区委办公旧址之一,酒洋村余有炳旧厝前合影。 在红旗下,大家热情很高,革命传统,亲如一家。 图为 古田、屏南、宁德(蕉城区)三县交界处的古田县鹤塘镇酒洋村(原名酿酒洋)。 图为 古田、屏南、宁德(蕉城区)三县交界处的古田县鹤塘镇酒洋村(原名酿酒洋) 随后,应屏南县福善村干部群众的邀请,我们又去了天湖山村和福善村,全程是简易沙土路,不但崎岖且风尘滚滚,他们是开小货车来的,也有天湖山群众骑二轮摩托车来的,只有宁德虎贝下洋村群众开着小轿车过来,下洋水泥路已经通至三县连接处的岔头亭。 图为 屏南县福善村天湖山自然村。1935年12月,中共宁屏古县委成立地。 图为 屏南县革命遗址遗迹:“中共宁屏古县委成立地旧址”牌匾 屏南县代溪镇福善村天湖山自然村是“中共宁屏古县委”和“宁屏古苏维埃政府”成立地。1935年12月,为了加强对宁屏古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阮英平来到天湖山,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共宁屏古县委和宁屏古苏维埃政府,接着又组建了宁屏古游击队,同时,还建立了宁屏古县委天湖山交通站。 图为 “屏南县代溪镇福善村天湖山革命历史展示馆” 图为 老战士后代、革命“五老”后代、村干部及老区群众在展陈馆前合影纪念 这是我在采访中收集的哈竹坑、酒洋、天湖山村部分老红军战士和革命“五老”荣誉证书。 大家在天湖山村参观了“屏南县代溪镇福善村天湖山革命历史展示馆”、也参观了天湖山顶的农业基地和全国文明村镇——福善村。最后大家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div> (老区铁骑—余宏潮 写于2025年4月29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