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杰的美篇

智杰

<p class="ql-block">《春驻广福——青创计划复审日札记》</p><p class="ql-block">作者:曾英杰</p><p class="ql-block">一川春水绕村郭,正是人间三月天。2025年的这个清晨,当第一缕晨曦穿透川西平原的薄雾时,我驱车前往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的广福村。道路两旁油菜花田翻涌着金色的波浪,远处白墙黛瓦的农舍点缀其间,恰似王维笔下"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意境。目的地"韭小二"聚会之家,即将迎来四川青创计划项目复审的首场评审。这项延续十六载的公益事业,此刻正在春的脉络里舒展新枝。来自巴蜀大地的三十一位企业家导师,将在这方庭院里为青年创业梦想把脉。3-10万元的无息扶持资金,三年期的企业家导师义务指导——这些数字背后,跃动着"扶持一个青年,成就一个未来"的赤诚理想。作为连续多年参与的志愿者,我深知这份事业的分量:它不仅传递着资本的温度,更延续着公益精神与商业文明之道的薪火。</p><p class="ql-block"> "韭小二聚会之家"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穿过大树掩映的门庭,后院的老墙仍留着晨露的痕迹宛如“神龙”潜水,回廊下的竹帘将阳光筛成细碎的金箔,映照着导师们认真审阅材料的身影。评审室里,企业家们三人一组,时而凝神细读商业计划书,时而热烈讨论项目前景。玻璃窗上晃动的光影,将他们的轮廓勾勒成一幅流动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午间歇息时,我倚在美人靠上细品民宿主人的匠心。川西民居的独特结构间,悬挂着"本家清供·食药同源"的匾额,展示区摆放着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韭菜,静候食客品尝。后院的竹篱笆外,几位农人——"如今已难辨是农民还是城里人了"——正在韭菜田里弯腰劳作,他们青春的活力与青翠的韭叶构成最生动的色彩拼图。忽然:明白此地名为"广福"的深意——广种福田,福泽绵长,不正是我们聚集于此的初心?评审间隙,有位企业家导师分享如何突破经营瓶颈与实现数字化转型。我看见他金丝眼镜后闪过一道睿智的光芒。此刻的评审室仿佛变成了一座微型剧场,每个项目都是一出关于梦想的独幕剧,而导师们既是观众又是编剧,用专业与情怀为这些年轻的故事改写结局。</p><p class="ql-block"> 日影西斜时,评审圆满落幕。走出聚会之家,发现檐角不知何时停了几只雨燕,呢喃着春的絮语。归途的油菜花田已褪去耀眼的金甲,却在暮霭中显出水墨般的层次。想起晨间那位创业青年告别时说的话:"新的一页开启。"是啊,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我们何尝不是在广袤的福地上,共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p><p class="ql-block">2025.3-27于绵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