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世债浅才独处》</p><p class="ql-block"> 就孤独而言,有人喜欢少言,有人惧怕无语,这只能说明人与人之不同,自然就不一样。喜欢者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没有人情世故之烦恼,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者感受孤独是一种痛苦之事,能让自己六神无主,憋屈到不能与人倾诉。这种两极分化的人,在人群当中很普遍。也就是说,有人话多,有人话少。这种情况,在普通人的认知当中视为这是性格因素所导致,而另外的人却有不同之见解。</p><p class="ql-block"> 信奉因果关系的人会认为,此生与前世有关联。今生所作所为,与前世祸福,即债浅债深存在着必然之联系。这与现在人为什么要做积德行善之事一样,是不想留下孽债一样,不想再次轮回之时遭到恶报。人人都懂得,欠债是要还的。人生之好坏,与祖辈之积德有着必然之联系。当在世之人得到了好处之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这是祖上留下的积德,从而心里会感激祖辈之德行。</p><p class="ql-block"> 有人为此事阐述了这样一种之说法:“记住:别把孤独当命苦,从玄学角度讲,亲人疏离,朋友不多,说明你前世的债少,今生不用在人情债里打转。懂得享受孤独,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高级的福报。”按照这样的观点,孤独是一种享受,是处世之智慧,是高级之福报。而这一切,人到了晚年,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而走去。</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老年人是这样的话,年轻人当中有少言寡语之人,这种人是性格使然,还是前世“债浅”而转嫁到今世的呢?有人会认为这纯粹是迷信之见解,有的人为此深信不已。找不到能够信服之说法,那就只能从玄学角度看问题。只要是存在,那就是合理。不能因为此一时找不到有利证据之说法,就此下定论说是伪命题。</p><p class="ql-block"> 看看那些独处、孤独者当中,就有人并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幸福。有的人长年如此,早已习惯了,反而不喜欢身边有人来打扰。既然存在着人与人之不同,就存在着不同的想法与需求。这种情况与前世、与来生有没有必然之联系,只能等到科学发展到了那一步,才能做出明确之解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有学之士,他们也认可玄学之存在。凡事,有关现象之发生,又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做出合理的解释,就不得不承认那就是玄学当中之范畴。</p><p class="ql-block"> 无论话多,还是话少,只要会说话的人,不给自己添麻烦,不给别人找麻烦,都不会让人感到厌烦,而让自己感到愉悦。人呐,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顺其自然,做到不昧良心之事就好。至于是喜欢独处,还是喜欢热闹,只能看个人之选择。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子。好与坏之区别,只能表现出来了才能知道。至于其他的方面,一般人不会考虑。</p><p class="ql-block">2025.04.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