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踏上沂蒙山这片神圣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缅怀。这里,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战场,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热土。2025年4月20日,丹阳市老兵企业家商会、丹阳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镇江促进会丹阳分会一行30人,在眭越江会长的带领下,踏上了沂蒙山这块神奇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红色之旅的首站教育基地。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打破进攻,转变战局的关键一仗”“正面迎敌,敢于较量的经典战例”“以弱胜强,围歼王牌的著名战役”。另一个感悟是“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胜负不仅是作战双方兵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的因素。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民支前,全程支前,全力支前,全面支前。“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涌现了成千上万可歌可泣的优秀沂蒙儿女。陈毅元帅讲: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车养育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纪念馆内陈列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老照片,仿佛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英勇奋斗的身影,听到了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发出的呐喊声。这些画面,大家看了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退役军人、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家来到了沂南县常山庄村。常山庄村位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四面环山,村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仍保留着石墙、石屋、石街风貌,被誉为“开放式民居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为山东党政军机关驻地,是红嫂精神发源地。现已打造“红绿古融合”模式,带动村民就业。沂蒙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了无数的巾帼英雄。在常山庄村展示的就有四位:一是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二是沂蒙母亲王焕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照料抚养了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工作人员和革命烈士的近百名革命后代,被誉为“沂蒙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是沂蒙大姐李桂芳:孟良崮战役的紧急关头,由李桂芳等32个沂蒙妇女用7块门板在汶河上架起的“火线桥”,保证了一个团的兵力快速通过,火速奔赴前线战场,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是沂蒙妈妈胡玉萍:她从战争年代在沂蒙拥军支前,到和平建设时期在抚顺拥军优属,在漫长的六十多年里,不遗余力把全部心血和无限挚爱倾注到爱国拥军事业上。她无怨无悔的奉献,超凡脱俗的境界,持之以恒的毅力,执着大爱的形象,是伟大祖国母亲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嫂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量源泉。走在沂蒙山的山间小道上,深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和坚韧。沂蒙山的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支持着革命事业,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如同沂蒙山的岩石一样,坚不可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