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243)曹操“过赏”张鲁,有何“玄机”?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王成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从散关出武都攻打汉中的张鲁,一直到了阳平关。张鲁想交出汉中投降,其弟张卫不肯,率领数万人凭借阳平关拒守。曹操攻破阳平关,张卫逃入蜀中。张鲁听说阳平关已经失守,又准备投降。功曹阎圃说:“因为迫不得已而投降,功劳必轻;不如依从杜濩(西南賩人首领)到朴胡(巴郡七姓夷王)那里抵抗一下,然后投降,这样功劳必重。”于是张鲁便奔南山进入巴中。左右人想把宝货仓库全部烧掉,张鲁说:“我本来想投降朝廷,意愿还未实现。如今避兵锋而逃走,没有恶意。宝库应当归国家所有。”便把仓库封好离去。曹操进入南郑,对张鲁的行为特别赞许。又因为张鲁本来就有归降之意,便派人对他进行慰问劝说。张鲁带领全家出来投降,曹操亲自迎接,任他为镇南将军,用客礼对待他,封爵阆中侯,封邑一万户。又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为列侯。还为儿子彭祖娶张鲁的女儿为妻。</p><p class="ql-block">曹操在征战争雄的过程中,一贯厚待归降者。曹操厚待张鲁,并不令人意外,而令人意外的是对张鲁的厚待远远超出了常规。南朝刘宋时代史学家裴松之在注《三国志》中认为:“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今乃宠以万户,五子皆封侯,过矣。”</p><p class="ql-block">那么,曹操“过赏”张鲁究竟该不该呢?从表面上看,曹操之所以如此厚待张鲁,是被张鲁的善意所感动,而实际上这里面有着曹操的深远考量。常言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汉中远离曹操的大本营,又是众多少数民族聚集地,曹操要想守住和治理好此地,离不开当地势力全心、全力支持。张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以鬼道教民”,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民夷便乐之”。“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可以说,张鲁在汉中一带有一呼百应之势。曹操深知,只有真正得到张鲁,才能真正得到汉中。</p><p class="ql-block">汉中后来的局势演变验证了曹操的远见与睿智。曹操夺取汉中后,刘备趁曹操返回中原亲率大军前来争夺汉中。汉中失守后,曹操再次率军前来,但权衡局势和利弊得失后决定放弃汉中的争夺。刘备虽然得了汉中,但只是得到了汉中之地;曹操虽失了汉中之地,但因得到张鲁而得到跟随张鲁而迁徙归魏的汉中之民。要知道,在那个兵凶战危、杀伐不断的年代,特别是在西部这个人烟稀少的贫瘠地区,人口红利才是最大的红利。</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九地篇》曰:“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意思是说,施行不合惯例的奖赏,颁布不拘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使用一个人。曹操对张鲁“施无法之赏”,而收到常人难以预见之效,实为真正的“大智若善”者。</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