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韵古县 古牡丹古今飘香

沧海一笑

古县牡丹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牡丹花仙子的自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郁张萍</span></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牡丹。你也可以叫我“边玛梅朵”, 这是西藏人为我取的名字,我很喜欢。五月,是我值班的花季,我想借这个时机,跟你们说说我的故事。此刻,你可备上一壶酒或泡上一盏茶,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我要想向你们道声感谢,谢谢你们将我奉为国花,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爱着我。但你们知道吗?我也一直深爱着中国,因为中国是我的故乡。全世界一共有9种野生牡丹,全都产自中国。不仅我是如此,有很多品种的花园植物,实际上都来自于中国。植物猎人威尔逊曾经说过,中国是园林之母。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当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类面前时,是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那时自然界还没有出现红色的牡丹,书里的那个“丹”指的是我的根。我全身都是宝,籽可以榨油、根也可以入药,这是我想带给你们人类最初的惊喜。但却没想到,我因药而得名,却因花而出名。其实,自然界的每个物种都是神奇的,也值得人类去敬畏。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关于美的信仰。每个时代亦是如此。明人爱花与唐人类同,喜我硕大重瓣,明艳绚烂之品种。宋人则喜我清香奇绝之品种。自唐以来,我为历代皆爱,至今不绝。千百年来,我的故事太长了。因为有你们人类,我的生命才得以如此精彩绚烂。你们称我唯有牡丹真国色,赞我花开时节动京城。你们美好的称赞,也曾让我骄傲过、自豪过、迷失过……但是,花落之时,岁岁更替之时,冬去春来之时,我又会清醒过来。对牡丹而言,美貌、浮名皆不重要。我能够年年岁岁,以二十几日的花期,感受生命的丰盈与永恒,就足够幸运了。毕竟,岁月之中,谁非过客……</p><p class="ql-block"> 古县,位于太岳山南麓,是战国名相故里,大唐牡丹圣地,蔺相如的墓在古县最北边的北平镇,县城南边的三合镇生长着天下第一牡丹。经专家考证,这是全国现存最大的野生白牡丹。民间相传,遭女皇武则天贬谪的牡丹就是这株。这株白牡丹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每年四月,是盛开季节,游人络绎不绝,她最多开过六百多朵花,但非常遗憾的是今年沒开花。我想,是不是花仙子想休息休息了,毕竟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无论怎么样,人们爱她的心永远不会改变,但愿她不负众望再铸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古县牡丹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聂和平</p><p class="ql-block">名园四月赏春华,魏紫姚黄灿若霞。</p><p class="ql-block">千载风流随逝水,唯余香气透轻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赞天下第一牡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郝建国</p><p class="ql-block">群玉缤纷落古州,千秋独步百花头。</p><p class="ql-block">春思只羡天香处,疑入瑶台十二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县千年牡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董耕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远红近露华浓,娇腮醺日抱翠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柯一梦千年地,妖娆多姿百媚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古县张家大院 <p class="ql-block">  张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张家历代人精心营造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张氏家族自明末清初迁居石壁,历经艰难经营,从挖窑洞、扎篱笆起步,以务农为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富庶家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家大院坐北向南,为二进四合院布局,整体结构严谨,防御性紧密,体现了山西晋商豪宅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大院以北方传统的四合院为主体,西跨院则以北方特有的砖砌窑洞为主体,这种结合体现了山西民居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大院的木雕、砖雕和彩绘堪称“三绝”,这些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富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家大院保存了完整的古建筑,是古县现有最完整的民居建筑,也是古县规模最大的民居,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工艺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从大院中走出了大学士、举人、秀才、廪贡等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誉,这体现了张氏家族重视教育、崇文尚武的传统。</p><p class="ql-block"><br></p> 古县延庆观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县延庆观位于山西临汾市古县城东北的屏风山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群。其创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竣工于辽延庆初年(1124年),故名“延庆观”。现存建筑多为2006-2007年修复后的新貌,但保留了部分历史遗迹和景观特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