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然一笑美篇】人物印记:《王早琴:书写财会精英风采》(2025年第19期)

欢然一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r></div></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王早琴:书写财会精英风采</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文/张善格</span></div><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王早琴的故乡位于大路乡寺下村的寺下王湾。</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这片土地有着一段独特的渊源。之所以被称为 “寺下村”,据考究,是因为此地有着声名远扬的“雨霖寺”。</span></div> “雨霖寺”静立于寺下村的卧牛山之巅,其始建可追溯至唐朝,到宋朝更是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旧志中有记载,鄂王岳武穆曾带兵途经此处,恰逢降雨,“雨霖寺”之名便由此而来。寺内石碑记载了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往事。不仅如此,宋朝皇帝曾御赐两箱珍贵的“华严经”;清朝皇帝也赐予“朝王板、铜印”等六件宝物,这一些彰显了寺下王湾深厚的历史底蕴。<br> 1955年12月27日,王早琴出生于卧牛山下古老而宁静的寺下王湾。杨狮坑与山口两港的潺潺溪流,分别在村前东西两侧交汇。卧牛山上古木繁茂,遮天蔽日,风景秀丽宛如画卷;两侧畈野富饶丰美,稻花飘香。<br> 这里,不仅是王早琴生命的起点,更是她梦想扬帆起航的港湾,承载着她童年的纯真回忆,也寄托着她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div><br></div><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个出身于教师家庭的姑娘</font></b></h1></b><br><div><br></div><div> 王早琴的父亲王国柱,是一位著名的老教师,在教育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几十年。他的言传身教,为年幼的王早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她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敬畏和渴望。母亲夏景云,最初是县缝纫社的职工,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后来,母亲也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在寺下小学任教。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王早琴自幼便受到了文化的滋养,家庭的教育氛围为她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iv> 王早琴的求学生涯丰富多彩,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独特的回忆。小学一年级时,她在焦夏湾“八大门小学”就读,从自己的家到学校足有三里多路程。当时的任课老师是一位来自广东省下放的知识青年刘老师。这位刘老师带着南方的独特气质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给王早琴和她的同学们带来的是温情和知识,令王早琴终身难忘。<br> 创办寺下小学后,二年级至四年级,王早琴转至寺下小学就读。五年级和六年级时,她来到余长畈小学。当时的校长是郑国基,班主任是沈秋宜老师。这是一位品行端正、性格温和、对人和蔼的女教师。沈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王早琴悉心的指导,还在生活中关心她的成长,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在沈老师的影响下,王早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 1969年春,王早琴踏入了大路中学的校门。那时,王建卿老师担任校长,余丕承老师是她的班主任。余老师性格比较刚性,在教学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这让王早琴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懈怠。陈素禄老师教数学,他温和的教学风格则让王早琴在数学学习上找到了乐趣和自信。<br> 1971年春,王早琴进入环城高中就读。高中的学习生活更加紧张和充实,开始时陈素禄老师继续担任她的班主任,在陈老师的关心和教导下,王早琴顺利地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节奏。高二时,朱发春老师成为了她的班主任。朱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使王早琴成绩进步很大。在环城高中的日子里,王早琴为了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为即将到来的人生转折做好了准备。 1973年,王早琴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经历——在石宕“三治”工地指挥部搞宣传工作。这个工作经历让她接触到了社会的不同层面,锻炼了她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在工地指挥部,她积极参与各种宣传活动,将“三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传递给每一个人。<br> 1974年春,王早琴回到了寺下小学任教,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当时寺下小学附带一个初中班,他带小学五年级及初一年级的数学,其凭借着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她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她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点燃了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之火,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从普通教师进入财会行业</b></font></h1><br><div><br></div><div>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有志青年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憧憬,王早琴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br> 她深知,高考是她改变人生轨迹的钥匙,她在备考时,无数个日夜,当别人还在梦乡中时,她已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苦读;夏日的夜晚,蚊虫肆虐,她在专注地钻研着书本上的知识;冬日的清晨,寒风刺骨,依然坚持背诵着重要的知识点。凭借着这股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王早琴成功考取了咸宁财校,踏入了财会专业的学习殿堂。</div> 在咸宁财校的日子里,校园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兼财会课程老师李民平,是一位知识渊博、教学严谨的教师。李老师讲课时,总是眼神专注,声音洪亮,将那些复杂的财会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李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让王早琴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李老师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更是深深影响着王早琴,让她对财会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李老师的教导下,王早琴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1979年7月,王早琴顺利从财校毕业。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她被分配到了县财税局城关财税分局,成为了一名会计。这个新的工作岗位,对于王早琴来说,既充满了机遇,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她的工作任务繁杂多样,涵盖了农财、经费、税收等多个方面。每一项任务都关系着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财务安全,责任重大。<br> 1982年,王早琴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要提升——升任县局会计。这一晋升,意味着她要承担起更重要的职责。她要负责27个小乡的税务、经费、收支等业务,工作范围更广,难度更大。面对这一全新的挑战,王早琴没有丝毫犹豫。她深知,这是单位对她的信任和认可,她不能辜负这份期望。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常常深入到各个小乡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她精心处理每一项业务,无论是税务申报、经费核算还是收支管理,她都做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王早琴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仅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也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评价。她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单位里的榜样和楷模。在那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王早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br><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从一般职员荐升到权威专家</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br></div><div> 1983年,王早琴在职业生涯中迎来了又一次重要的晋升,开始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新的岗位赋予她文字处理、人事管理、工会事务以及生活服务等多项繁杂且关键的工作任务。这不仅对她的专业能力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更要求她具备出色的沟通协调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王早琴凭借自身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卓越的能力,将各项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细致入微,为单位的稳定运转提供了坚实且有力的支持。在日常工作中,她十分注重团队协作,积极与同事们沟通交流,建立起了融洽和谐、互信互助的良好关系,大家齐心协力、携手共进,为单位的蓬勃发展不懈奋斗。</div> 1986年,王早琴凭借着过去出色的工作表现,升任局办公室主任。这一晋升无疑是对她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的进一步高度认可。作为局办公室主任,她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需要全面统筹协调办公室的各项事务,为局里的决策制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支持与服务。她积极主动地推动办公室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她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精心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储备了雄厚的力量。<br> 1987年至1989年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宽知识视野,王早琴毅决定前往武汉经济学院深造学习。在学院的学习生活中,她如饥似渴地汲取先进的经济理论和前沿的管理理念,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和认知视野。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让她对经济和管理领域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为她日后的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1994 年,王早琴被委以重任,担任县局发票所所长,负责增值税相关业务以及企业发票审核等重要工作。在这个关键岗位上,她始终秉持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每一张发票,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了税收工作的公平公正和规范有序。有一次,通过函调发现通山县地产贸易公司陈某有倒卖专用发票的问题,她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参与调查,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陈某被判无期徒刑)。她的出色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为维护税收秩序、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br> 此后,王早琴又转任监察室主任。在新的岗位上,她承担起对单位内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严格符合规定和要求。她始终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严肃进行处理,有力地维护了单位的良好形象和正常工作秩序。王早琴个人及科室曾被省国税局树立为先进典型。 1998年,对王早琴而言是意义非凡、收获颇丰的一年。市局推行人亊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她在200多人的竞争者中以笔试成绩第一名,面试成绩第三名获得晋升,进入县国税局领导班子,担任总会计师。同年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获得注册税务师职称。<br><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为企业的税务保驾护航</font></b></h1><br></div><div><br></div><div> 1998年,王早琴与董跃进合伙创办“瑞通税务师事务所”,当时的法人是董跃进。<br> 2001年,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王早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申请内退,告别体制内安稳的工作生涯。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权衡。她渴望在人生下半场,能从按部就班的节奏中解脱出来,拥抱自由与闲暇,去触摸那些被忙碌搁置的梦想。</div> 内退后,王早琴并没有沉浸在闲适的生活中。对她而言,人生的舞台从未谢幕,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绽放光彩。她正式进入“瑞通税务师事务所”,担任法人代理,一头扎进企业筹划、税务鉴证、会计代理等专业领域。<br> 2012年,通山瑞通亊务所与咸宁援益税务师亊务所合并,才担任法人代表,同时也是该所的合伙人。<br> 在瑞通税务师事务所的日子里,王早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引领着企业在财务和税务的波涛中平稳前行。每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在她眼中都是一幅需要精心雕琢的画作。面对复杂的税务政策,她总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企业量身定制最优的筹划方案。 记得有一次,一家引资企业面临着税务难题,巨额的税务成本让企业负责人愁眉不展。王早琴接手后,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税务文件中,逐字逐句研究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节税方案。在与企业团队反复沟通、不断调整后,最终成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解决了燃眉之急。<br> 她深知,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和紧密合作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每次与客户交流,她总是耐心倾听对方的需求和困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让客户清晰了解每一个决策背后的逻辑。她的真诚和专业,如同温暖的阳光,渐渐融化了客户心中的疑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好评。 2024年,王早琴年龄已届古稀之年,按政策必须退职。当她走出瑞通税务师事务所的大门,回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心中满是感慨。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到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职场女性,她的人生宛如一部奋斗史。她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用自己的坚韧和拼搏,书写了属于女性的辉煌篇章。<br><br> 王早琴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奋斗、成长和奉献的故事。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努力和坚持,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时代的浪潮中,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迎接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她的人生经历,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div><br></div> <font color="#b06fbb"><b>附:同学照片</b></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