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郝广谦)</p><p class="ql-block"> 四任政委印象深,</p><p class="ql-block"> 政治机关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教我如何当干事,</p><p class="ql-block"> 老来更感培养恩!</p><p class="ql-block"> 我于1978年6月从181团一连指导员任上调到61师政治部干部科当干事,到1985年10月调任师高炮团政委八年多时间经历了白金生、许昌其、沈振元、张开礼四任师政委,在他们任期内我由正连职逐步晋升为正团职,是我在部队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没有当年老首长们的发现、提携与教育培养,就没有后来在部队乃至转业地方后的顺利发展和进步,回忆在首长们手下工作、成长的点点滴滴,倍感四位政委对我的关爱,人老更知感恩,我衷心感谢这四位德高望重的师政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任政委白金生</p><p class="ql-block"> 白政委是抗战时期老干部,他最早是从地方调入部队的。因白政委1978年底就调兰州军区后勤部,我当干事后与他没有多少接触,但有一件事值得回忆。1976年,我接任李太忠指导员后,白政委等好几位师首长曾到我们一连蹲点(记得还有郑杰参谋长和江修惠主任),那时的首长作风深入,是直接带铺盖住到连排甚至班里,与连队战士同吃大锅饭,我印象也没有现在的程式性的汇报,他们来连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了解最基层干部战士的学习、训练、思想、伙食等情况,体验战士生活,不给基层增负担、添麻烦。当时白政委要求住在我们连部,我把我的小单间(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四位连干部由一个大房隔成的约五、六平方米大小的房间,中间一块十多平米的走道兼会议室)腾出来,我到连部和文书、通信班、司号员、理发员一起住通铺。和白政委一同来团里的师作训科朱学士副科长及司政机关一名参谋一名干事分别住在了二营和三营,负责了解全团面上有关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白政委在连队大约住了半个月,后上面有会议就回师部了,那时我觉得白政委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生活上没有什么要求,其它没有留下什么印象。</p><p class="ql-block"> 我转业地方的若干年后,我前任指导员李太忠将军的回忆文章提到,是白金生政委在连队蹲点时发现我比较适合做机关工作,就把我调到师政治部干部科了,这个说法我当时全然不知。我在部队时曾听张学其营长说起过时任师干部科科长邓世才(四川三台县人,张营长同乡)曾向他了解过我的情况,那个年代的干部都特别讲原则,不存在拉关系、走后门和给下级许愿、提前透风等。如果是白政委建议的,也应该是出于工作需要和我的基本条件、工作表现吧!不管如何,由连队指导员调到师干部科,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和机遇,我感谢党组织对我的关爱、培养。</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任政委许昌其</p><p class="ql-block"> 许昌其老首长于1978年底由62师政委调任61师政委,我是政治部干部科干事,通过送文件、参加师党委常委会研究干部方面的会议、单项工作汇报等与首长有比较多的接触。许昌其政委身材魁伟、形象高大,神态阳光,一副大首长派头,所到之处给人以威严之感,但熟悉之后觉得他态度和蔼、很平易近人。他苏北口音,高喉咙大嗓门,说话声如洪钟,掷地有声。他工作讲原则,重规范,处事果断,大刀阔斧,从不拖泥带水,在师党委领导班子中有较高威望。他关心下级,保护干部,处事公道,特别重视宣传干部战士中的好人好事,善于发现、培养先进典型,任期内推出全军闻名的爱兵模范181团三炮连排长党翻身。在干部工作问题上作风民主,公道、公正,注重听取、采纳部门意见,1979年机关干部首次职级确认评定工作中严把标准,实事求是,极大的调动了司政后干部的积极性。在许昌其政委任职期间,我评定为副营职干事。</p> <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毛岸青、卲华夫妇来61师时与师长王林、政委许昌其等师首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附:许昌其简历</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军级首长许昌其,九岁拉纤养家,十三岁投身革命,烽火中传递情报,战场上舍生忘死。从洪泽湖畔到朝鲜战场,从剿匪乡长到军政治部主任,他用一生诠释赤子之心:“为战友收遗骨,护真理敢担当,功勋不褪色,信仰永如旗。”</p><p class="ql-block"> 原第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许昌其</p><p class="ql-block">许昌其,乳名大旗。祖籍江苏泗洪县青阳镇。1928年冬出生于江苏洪泽老子山。祖父许爱香,读过私塾,青年时卖掉在青阳镇的家产到洪泽湖上做运输生意,逐渐致富,后遇土匪抢劫移家到老子山开渔行,因为人正直,办事公正,买卖公平,成为老子山的富裕之户。父亲许尔玉,母亲许张氏,生有两男一女,许昌其为长子。许昌其8岁时,家中财产被土匪抢劫一空,全家在亲友帮助下到高邮城边谋生。1936年盛夏,母亲因生许昌其的妹妹患破伤风去世,出生几天的妹妹被迫送到城里一个外国人开办的育婴堂。不久,父亲因思念母亲离家外出,和家中再无联系。从此,许昌其和弟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成为家中主要劳动力,9岁起和爷爷一起拉纤,用家中仅有的一艘破船运货维持全家6口人生活。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许昌其全家又回到老子山和洪泽湖西岸的临淮头,在亲友帮助下谋生,历经了生活苦难,忍受着饥饿的折磨。</p><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新四军第三师九旅在第二师、第四师部队配合下平定洪泽湖匪患后,成立中共洪泽湖工委,组建了洪泽湖大队。这时,时年13岁的许昌其经工委书记张孑夫的批准,参加了洪泽湖大队公务班,任张孑夫的公务员。1942年冬淮北抗日根据地33天反“扫荡”斗争之前,调入洪泽湖工委公安便衣队,担任侦察工作。在随后的33天反“扫荡”斗争中表现勇敢,奉命连夜闯过险区,将情报送到王砂,通知洪泽湖工委党政军机关和部队伤病员等近千人连夜疏散隐蔽,顺利完成任务,受到领导多次表扬。1944年春,许昌其奉命调入长淮文工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昌其入淮北七分区文化教导队学习。1946年5月毕业后,任华中军区七分区五河总队三连排级文化助教。解放战争开始后,随部坚持就地斗争,作战中五河总队三连二排长王景春等12名同志壮烈牺牲,他带领抢救组冒着枪林弹雨抬出掩埋了王景春等战友遗体。不久,许昌其随部整编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任第七十三团一营二连文化助教、第七十三团警卫连文化助教。参加了宿北战役。1947年1月底,第九纵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许昌其编入第五师十五团。参加了白塔埠、莱芜、益林、淮海等战役战斗。1949年2月,许昌其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六团三营机枪连副指导员。参加渡江、解放杭州、台州等战役战斗。1949年6月,为肃清地方匪患、协助建立地方政权,许昌其奉命担任温岭县高龙乡乡长,带领工作队在4个月时间内克服困难,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打击土匪,镇压恶霸,顺利完成任务,建立了地方政权。革命战争期间,许昌其荣立三等功三次。</p><p class="ql-block"> 1950年,许昌其任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六团三营七连指导员。带领连队参加了首次渡海作战的披山战斗,趁敌注意防御大、小大陈岛之机,采取突然方式,与兄弟连营一起渡海成功攻歼披山全歼守敌。1952年,许昌其任第一八六团三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在黄礁山防御战斗中,与营长郭尤达、教导员闫振志一起指挥九连坚守阵地,打退了群敌六次进攻,粉碎了敌窜犯大陆的企图。1953年6月,许昌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8月回国后,随部进驻山西临汾地区,不久奉命赴甘南执行平叛任务。1962年夏,许昌其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结束后任第一八六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期间,和团长周复胜一起领导组织团演唱组参加全师演出比赛荣获第一名,该组后与炮兵团组建师战士业余文艺宣传队,后编为九人话剧团组,创作演出的节目两次轰动京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第九连四排长王学文向他提出对待毛泽东思想能否上升到“一分为二”的哲学问题,他在稳妥说明后和王学文口头协议“保密”,不再谈论这个问题,从而保护了该同志。</p><p class="ql-block"> 1969年冬,许昌其任第六十二师政治部主任。不久,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处长、党务处处长。1976年夏,任第六十二师政委。1978年12月,任第六十一师(红军师)政委。期间,许昌其亲自到基层调查排长党翻身为保护战友而英勇受伤的事迹,提出在全师开展向党翻身学习运动,后《解放军报》协助第六十一师将党翻身的事迹材料上报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军委,中央军委授予党翻身“爱兵模范”荣誉称号,号召全军官兵学习他舍己救人的爱兵精神。1980年,许昌其任第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1985年,许昌其离职休养。</p> <p class="ql-block"> 第三位政委沈振元</p><p class="ql-block"> 沈振元首长是从61师炮团政委提升为师副政委后又从副政委提拔为师政委的,他原为团卫生队长后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一级一级提上来的,属于卫生干部改行干政工。他性格平和,善于团结,顾全大局,61师炮团(时任团长葛村夫)曾是先进团党委典型,出了不少工作经验和优秀人才。在师政委岗位与师长王林配合默契,和时任政治部杨根法主任一起把全师政治思想工作抓的有声有色。1983年在师政委岗位离休,住兰州军区杭州干休所。在沈振元政委期间我被推荐提升为师干部科科长(副团职)。</p> <p class="ql-block">沈振元、夏碧琴夫妇</p> <p class="ql-block">附:本善悼念文章</p><p class="ql-block"> 缅怀沈振元政委、夏碧琴军医</p><p class="ql-block"> (郝广谦)</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师团政委沈振元,</p><p class="ql-block"> 十四离井把军参,</p><p class="ql-block"> 南征北战打天下,</p><p class="ql-block"> 为国为民终身献。</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医院军医夏碧琴,</p><p class="ql-block"> 中学时期即参军,</p><p class="ql-block"> 六十一师老战士,</p><p class="ql-block"> 救治伤残无数人。</p><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 夏老原籍浙江省,</p><p class="ql-block"> 沈老江苏六合县,</p><p class="ql-block"> 情缘炮团卫生队,</p><p class="ql-block"> 志同道合并蒂莲。</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喜结伉俪随军走,</p><p class="ql-block"> 夫行妇随天涯游,</p><p class="ql-block"> 西北退休回江南,</p><p class="ql-block"> 叶落天堂故杭州!</p><p class="ql-block"> 原某红军师政委沈振元老首长1930年生,1944年入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由一名普通的卫生医务人员转行政工,先后任炮兵团卫生队队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副政委、政委,师副政委、政委等职。老首长一生本分正统,好学上进,勤奋敬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当时的团长葛村夫共同创建过硬团队,多次荣获21军、兰州军区授予的模范单位和“先进团党委”称号!</p><p class="ql-block"> 沈振元政委的夫人夏碧琴军医,原籍浙江温州,1933年12月生,1949年8月入伍,先后在炮团卫生队和师医院任军医,跟随沈政委走遍大江南北,西北多省区,救死扶伤,抢救治愈无数伤残病人和婴幼儿。</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首长在六十一师和师炮兵团几十年的戎马岁月里,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了毕生,为全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红军师的战备训练及全面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忠于党、忠于国防事业的高风亮节和艰苦奋斗、为人忠厚、朴实无华的道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缅怀!</p><p class="ql-block"> 老首长在位期间,对下级关心爱护,退休后仍然牵挂着老战友老同事们。2005年,沈政委夫妇去青岛疗养,我的同乡战友原师政治部副主任朱玉久老大哥亲自驾车从青岛迎接首长到山东济南、济宁等地会见了曾经的老部下、老战友们。到济南后我和同师老战友孙晓胜、张燕妮在泉城大酒店热烈欢迎老首长们的到来。这是我和沈振元老政委夏碧琴军医的最后一次见面!</p><p class="ql-block"> 往事悠悠难忘,音容笑貌永存!沈政委已离开我们多年了,当时备感突然,即给苏阳战友通话了解情况,沉痛念悼!昨天夏军医也在杭州(兰州军区干休所)与世长辞!惊闻噩耗,不由人泪流满面!让我们怀着沉重、悲伤的心情共同缅怀我们曾经的老首长沈振元政委和夏碧琴军医!祝沈政委安息!祝夏碧琴军医安详西去!一路走好!</p> <p class="ql-block"> 第四位政委张开礼</p><p class="ql-block"> 张开礼政委是从63师188团政委越级提拔到61师任政委的。他当兵初期在当时的62师181团,曾任八二炮连副指导员,后调21军宣传处任干事,一步一步走到团政委、师政委、宁夏军区副政委岗位退休。</p><p class="ql-block"> 他政治上成熟,政治工作经历、经验丰富,工作讲原则,守规矩,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厚本分,为人诚恳,在班子中能包容、重团结,顾大局,在主要领导岗位时间长,经受了各种复杂情况的磨砺和历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和工作精神。1983年5月被破格越级由团政委提拔为师政委,面对班子其他成员资格偏老、性格各异,他注重发挥每位同志特长和优势,因势利导,高度重视团结、协作和工作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纠正。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勇于担责,从不争功诿过,在党委领导班子中是一位合格、优秀的好班长。</p><p class="ql-block"> 1985年调任63师政委,他发扬老部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出了新的业绩,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军区任副政委,成为了共和国的将军。</p><p class="ql-block"> 张开礼任61师政委期间,我任干部科科长,他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政治部和各业务部门职能作用。对干部和干部工作标准高,要求严,抓得紧,1984年我所在的干科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个人也被记三等功一次。85年我被推荐,提升为师新建高炮团政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