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梯区的快乐时光

丽娜

<p class="ql-block">  户外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正在玩安吉木箱组和区域,在区里投放了多种材料,如木板、立梯、梯子、软垫、轮胎、球、等材料,孩子们喜欢运用这些材料自由组合探索各种玩法。一次游戏中,两个孩子将篮球带上木梯,从木梯上滑落,竟意外命中铺在地上的轮胎里,这一发现,吸引周围同伴效仿,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我们探索之旅就此开启……</p> 游戏实录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p><p class="ql-block"> 滚动皮球进轮胎孩子们将木梯立起,在不远处搬来矮梯子,把木板架在梯子上,让木板卡扣卡住梯子边缘,又在木板旁放轮胎当篮筐。子钧在木板上从上往下传球,目标是让球滚进轮胎“篮筐”。子钧首次尝试失败,球没进,胡帧栋建议他加快球速再试。</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子钧用力推球,球速虽快却没进,一下子弹跑了。</p> <p class="ql-block">  宝烨鼓励她再来,并提醒这次力气小一点。经过多次尝试,两人成功让球进筐, 他们的游戏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一起探索。</p> <p class="ql-block">  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对滚球游戏进行了热烈讨论。有的小朋友兴奋地说:“我发现力气太大球就跑歪啦,轻轻推反而能进。” 另一个小朋友接着道:“而且要对着木板和轮胎的中间滚,不然就会撞到边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改进游戏。有的孩子提议可以换不同大小的球试试,感受滚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还有孩子说可以改变木板的坡度,看看会不会让球进筐更容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交流分享中,孩子们不仅回顾了游戏过程,还拓展了思维,对游戏背后的物理原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次滚球游戏就像一把小小的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探索世界、主动思考的大门,期待他们在后续的游戏中收获更多惊喜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第二阶段:滚动皮球进轮胎滚筒</b></p><p class="ql-block"> 在上次的游戏中,虽然有时候球可以滚进轮胎,但球还是容易弹出来,在今天的游戏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将一个轮胎换成了两个轮胎当球框,并把木板一端放到了轮胎里。</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拿着球从木梯上进行滚球,将球放到长板的一端,瞄准后将球滚动进轮胎内。球滚进后,其他小朋友负责取球。</p> <p class="ql-block">  改进游戏设置后,孩子们的游戏体验有了明显变化。当皮球顺着木板滚下时,落入两个轮胎组成的“球框”中,大大降低了弹出的概率。 有的孩子兴奋地拍着手说:“哇,这样球就不容易跑出去啦!” 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着,孩子们开始尝试不同的滚球方式。有的孩子站在木板的一端,轻轻推动皮球,让它缓缓滚入轮胎;有的孩子则尝试从稍远的距离用力将球滚出,看能否精准入“框” 。在不断尝试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控制皮球滚动速度和方向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还自发地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摆放木板和轮胎的位置,调整角度;有的负责滚球,感受每次尝试带来的不同效果;还有的在一旁仔细观察,总结经验并分享给小伙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次游戏的改进,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相信在后续的游戏探索中,孩子们还会不断创造出更多有趣的玩法。</p> <p class="ql-block"><b>第三阶段 梯子滚球</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随着游戏的推进,孩子们在“梯子滚球”玩法中不断钻研。有的孩子发现,调整木梯与安吉箱之间的角度,球滚动的速度和轨迹会发生变化,于是他们兴奋地招呼小伙伴一起尝试不同角度,一边操作一边热烈讨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时,有个孩子提出:“要是在木梯中间加点东西,球会不会有新的玩法?” 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孩子们开始寻找合适的材料,有的搬来小木块,有的拿来塑料积木,将它们放置在木梯上。当球滚过这些障碍物时,出现了跳跃、变向等有趣的现象,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尝试过程中,也出现了球偏离轨道的情况。但孩子们没有气馁,他们围在一起认真分析原因,有的说可能是障碍物放得太密集,有的说也许是木梯不够稳固。经过一番讨论和调整,他们终于找到了让球顺利通过障碍物并滚入轮胎球框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b>第四阶段:孩子们自由探索滚球</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两根长板滚球</p> <p class="ql-block">两根长板分开滚球</p> <p class="ql-block">木板一个竖放一个横放</p> <p class="ql-block">两个木板上面宽点下面窄点</p> <p class="ql-block"><b>分析</b></p><p class="ql-block">1.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面对球无法顺利进入轮胎“篮筐”、球易弹出、取球不便以及球在轨道中卡住等问题,他们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思考、大胆尝试,通过调整传球力度、更换球框、改变轨道设置等方式不断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游戏中,栋栋、宝烨等小朋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在游戏中怎样将球滚进轮胎相互想办法、相互尝试木板放置的位置,这种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达成目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孩子们在滚球游戏中,不断尝试木板放置的不同组合和玩法,如用不同的木梯组合搭建滚球轨道、尝试不同的木板摆放方式等。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创新思维,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对现有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探索出多种有趣的玩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从最初简单的滚动皮球进轮胎,到后来不断调整球框、改变轨道,玩法越来越复杂,对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这体现了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游戏难易程度。</p> <p class="ql-block">时间:4.15</p><p class="ql-block">自主游戏观察记录:搭建房子</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游戏:</b></p><p class="ql-block"> 小婉多次搬运来四脚梯,接着我观察到她又去搬了不能折叠的垫子,可能是她搬运的东西多或者看起来比较大的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于是,他们纷纷问小婉:为什么拿这么多呀?要干什么?怎么玩的?</p><p class="ql-block">我听到小婉说:“我想搭一个房子。”其他小朋友也想加入这个游戏,小婉也同意了!搭建房子的幼儿数量增加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小朋友们的合作中,房子基本上完成啦!我们可以看到垫子有的是折叠的、有的是不能折叠的,在这次的搭建中,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呢?</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与他们的表征倾听中,我关注到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房子倒了、塌了、不牢固!在一对一倾听中,我向幼儿提问:如何做房子不倒塌呢?有的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说我们问问其他小朋友吧!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体分享!小婉说:“他们可以用轮胎固定垫子!”奕晨说:“多放点四脚梯,让垫子不是空的。”煜彤说:“我坐在四脚梯上扶着垫子,碰垫子、梯子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能用力,一使劲,房子也会倒!”</p> <p class="ql-block">  小婉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房顶的上面再搭上三角形的房顶,是不是就牢固啦?他们对这个也比较好奇,便约定明天尝试尝试!<b>第二次游戏:</b></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观察到垫子内外增加了四脚梯用来固定,并且房子大多数是没有房顶的,直接看向天空,在房子的一角的上面横着放了一个垫子,并且在上面放了能折叠的、像帐篷一样的房顶,这次虽然房子的四周坚固了,可是,最后房子还是倒啦!</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次进行了分享</p> <p class="ql-block">问题一:今天的房子和昨天的有什么变化?</p><p class="ql-block">小婉:“扩大了地盘。”</p><p class="ql-block">一依说:“没有了屋顶。”</p><p class="ql-block">高歌:“四脚梯变多了,多了六个。”</p><p class="ql-block">小婉说:“增加了门。”</p><p class="ql-block">奕晨:“房子的门反了!”</p><p class="ql-block">问题二:为什么说房子的门反了,该怎么改呢?</p><p class="ql-block">小婉说:“折叠的垫子如果反了,在外面就打不开门,根本进不去。我们把折叠的垫子反过来放就行。”</p><p class="ql-block">问题三:明轩说没有房顶的话,下雨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小婉说:“下雨的话,就不要这个家了!”</p><p class="ql-block">明轩说:“那不行,我们还是再试试有房顶的吧!”</p> <p class="ql-block"><b>第三次游戏</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游戏中,经过小组分享,我得知了这次的房子分为一楼、二楼、三楼,这次有直接看天空的,也有有房顶的!他们忍不住想分享给其他幼儿听与看,于是我们再次根据自主原则,进行了分享!</p> <p class="ql-block">  在分享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一楼最安全呢?有小朋友认为一楼,也有认为是二楼的,也有说是三楼的,于是我们进行了一场辩论,说说你认为它安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认为一楼安全的小朋友说:“一楼矮,比较安全,二楼下雨,三楼太高了。”</p><p class="ql-block">认为二楼安全的小朋友说:“二楼不高也不矮,也不担心碰头,还方便上楼。”</p><p class="ql-block">认为三楼安全的小朋友说:“三楼有帐篷,有屋顶,非常牢固!”这时候,没有发表建议的明轩说:“哪一楼都安全,只要我们搭建牢固,好好检查!”</p> <p class="ql-block">三、教师总结</p><p class="ql-block"> <b>幼儿的思维亮点与学习契机</b></p><p class="ql-block"><b>1.幼儿围绕“安全”展开辩论,展现了基于自身经验的逻辑推理能力</b></p><p class="ql-block">明轩的总结:跳出具体楼层争论,提出“搭建牢固+检查”的核心条件,展现系统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b>2.幼儿在辩论中尝试倾听他人观点(如回应同伴的“下雨”“碰头”理由),并尝试用语言说服对方,初步形成“观点-理由”的表达逻辑。 </b></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b>1.从“争论”到“探究”的引导艺术 </b></p><p class="ql-block">教师需敏锐捕捉幼儿争论背后的兴趣点(如安全、结构),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问题,而非止步于观点对立。 </p><p class="ql-block"><b>改进方向</b>: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多实物操作机会,让幼儿通过实证验证假设,而非仅停留在语言辩论。</p><p class="ql-block"><b>2.倾听与追问的平衡 </b></p><p class="ql-block">明轩的总结表明,幼儿的深度思考常隐藏在看似“总结性”的语言中。教师需进一步倾听并追问:“为什么你觉得只要牢固和检查就安全?如果检查发现房子不牢固怎么办?”以推动逻辑链条的延伸。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