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课改路,同筑育人梦——桂平市教学研究室 2025 年春季期小学学科“送教下乡·区域教研”活动(东区数学、科学)

桂平市木乐镇中心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系统实施新课程方案,扎实推进新课标教学与新修订教材的使用,构建“双减”政策下的有效课堂,由市教研室主办的小学学科“送教下乡·区域教研”东区数学、科学学科教研活动于2025年4月29日在木乐镇举行。</p><p class="ql-block">  本场活动分为两个会场,数学学科在木乐镇中心小学举行,科学学科在木乐镇腾飞小学会场举行。</p> 数学场——聚焦一致性 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科由木乐镇中心小学陈敏清数学辅导员主持。 一、数趣融课堂,算理贯思维 寻旺乡中心小学梁耀杰老师带来一年级课例《身边的数》。梁老师的课堂立足低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以 “数花生” 为载体构建真实学习场景,将抽象数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活动。教学中充分体现 “做中学” 理念,通过多样化数数、画数等活动,既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又发展动手操作与个性化表达能力。<div>  梁老师精准把握主导与放手的平衡,以开放式任务驱动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div> 傅雯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傅老师精准把握一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创新重组教材内容,注重算理的学习,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 “相同数位相加” 的本质,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进阶。<br>  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环节,既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又培养元认知能力,形成 “学 — 做 — 评” 闭环,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效夯实计算基础,发展数学思维。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教学设计思路分享和反思。 二、讲座解密码,贯通知识链 市教研室杨炯伟教研员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以《聚焦一致性 落实核心素养》为题展开了讲座。<div>  杨老师强调的 “一致性” 紧扣小学数学课程核心。数与代数领域,从数的认识到运算,需贯穿计数单位与数的结构;图形与几何以度量为线索,串联图形特征与面积、体积计算;统计与概率则以数据收集、分析为逻辑主线,构建完整认知链条。这种一致性打破知识碎片化,引导教师从整体视角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学习中深化理解,切实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日常教学,实现知识迁移与思维发展的有机统一。</div> 三、总结启新思,深耕教育土 木乐镇中心小学刘建聪副校长对本会场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刘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通过优质课例展示与专业讲座,为教师搭建了深度教研平台。梁耀杰、傅雯老师的课堂实践与杨炯伟教研员的理论引领,充分展现了新课标理念的落地路径。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研究,提升育人质量。 科学场—“同课”异风采 “异构”匠心同 科学同课异构活动在木乐镇腾飞小学开展 一、同中求异,精彩绽放 林永洁老师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和模拟实验直观展示了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的形成过程。林老师用手电筒当做太阳,以及让高低不一的两位学生来扮演地球和月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月球遮挡太阳光”的核心原理。 张玉群老师以民间的“天狗食日”的视频引入课题,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探索欲望。通过三球仪动态演示和卡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日全食,日环食等的成因,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与实证思维。“金星凌日”的拓展设计,将知识延伸到太阳系尺度,体现了大概念教学。最后的课后实践任务设计开放性强,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思如风发,言如泉涌 听课是一种视听享受,议课、评课更让人进入思维感观的高度。在木乐镇中心小学谢辉标辅导员温暖阳光的主持指引下,每一位听课老师都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认识、见解、收获和思考开诚布公的表达出来,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家的交流中渗透着谦逊,投射着智慧 三、精彩讲座,厚植教学 陈宇曼教研员对两位上课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强调课程设计要循序渐进,注重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科学小实验,培养高阶思维。接着,陈老师开展小学科学“三段四步”实验教学模式讲座,从剖析课标,涵盖科学观念等维度,解读新教材的整体结构变化和特色,阐释“三段”流程与“四步”环节。为科学教学创新发展助力,为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与创新点亮新思路。 四、谆谆嘱托,引颈期盼 木乐镇腾飞小学陈倩校长在本次活动总结中对老师们提出一个希望: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将所学付诸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持续探索科学教育的新路径。一个期待: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为乡村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三个感谢:感谢市教研室搭建的优质平台;感谢上课教师辛勤付出;感谢同仁们专心聆听、认真学习。 五、规划引领,资源融合 木乐镇中心小学胡儒发副校长在总结中,高度肯定此次交流活动的意义。他强调,校际交流是打破教育壁垒、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同时,他鼓励教师们积极将交流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持续探索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此次教研活动,以多元的研讨形式、前沿的教学理念,搭建起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的平台,力求在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的融合中,探寻数学、科学学科教学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潜心教学、笃行不怠,在追求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主编:张桂锋 刘达壮<div>编辑:何津毅 满美良</div><div>图片:杨贵东 卢铭钊 杨倩雯</div><div>校对:陈敏清 谢辉标</div><div>审核:胡儒发 陈 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