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经验】筑牢防线 筛查肠癌

健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昵称:健 康</span></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9430367</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大肠癌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值得庆幸的是,政府正积极开展面向4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免费大肠癌筛查项目,这一举措为早期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0岁以上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肠道发生病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除年龄因素外,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同样面临较高的患病风险。家族遗传因素使得这类人群的肠道更容易出现息肉,而这些息肉若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发生恶变,最终发展为大肠癌。此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关系极为密切。临床研究表明,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许多,且往往在患病10年后开始显现风险。这提醒我们,即使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早期诊断至关重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期发现大肠癌,关键在于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便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但常与痔疮、肛裂等病症混淆。直肠癌便血多表现为大便一侧附有新鲜血痕,或粪便排出后滴下较多新鲜血液;乙状结肠癌的便血则因粪便停留时间长,常与大便相混;更远处的病变会导致便血颜色变暗,出现酱紫色或黑紫色大便。除便血外,大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时间、次数异常,或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形状异常,如变细、变形并带有血痕;以及腹泻、排便疼痛、腹痛、低热、乏力、贫血、消瘦等症状,都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目前,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最精确的方法。通过肠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微小病变甚至早期癌灶,并能及时进行组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对于40岁以上人群、家族性息肉病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1 - 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健康无小事,肠道健康更是关乎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抓住免费筛查的机会,重视早期诊断,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表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肠道健康,筑牢健康防线,远离大肠癌的威胁,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