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漫步殷墟博物馆倾听着三千年前的庄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久远的历史,唤起了探究神秘的思绪,甲骨裂痕间,文字初醒;青铜锈色里,王权犹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殷墟博物馆门楣上的字样为“天邑商”,并强调其来源于甲骨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距今约3300年,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殷墟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商代都城遗址为核心、系统展示殷墟文化与考古成果的专题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殷墟遗址保护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商文明”为主线,设“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大板块,涵盖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都邑建筑、祭祀与礼制等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近4000件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依托殷墟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博物馆承担着保护、研究、展示商代文明的重任,是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窗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铜器是商代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过3D Mapping、AR虚拟复原等手段,还原商代都城的宫殿群布局、铸铜作坊等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甲骨文,展出来自王陵区、宫殿宗庙区的甲骨,包括记载商王田猎、祭祀、天文历法的卜辞,如“甲骨之王”——一块完整记载商王世系的牛肩胛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原则),形成完整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直接源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此句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刻在沐浴之盘上的铭文,后被收录于《大学》中,用以阐述“新民”之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殷墟宫宗庙寂寂,风过如低语,华夏文明的根系在此盘结,每一寸黄土都浸透着过往岁月的沉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中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殷墟的核心区域之一。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它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社会、政治、宗教及文化的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司母戊鼎(现存最大青铜器)、妇好鸮尊等,体现精湛铸造技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不仅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关键实证,更是全球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参照。它的发现,让三千年前的商代从文献走入现实,成为触摸华夏文明根脉的窗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不仅是商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文字史的开端。它标志着汉字从原始符号发展为成熟体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重要载体。殷墟的发现和研究,使中国文字史与文明史有了坚实的考古学根基,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中的瑰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