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楚孝王刘嚣世系<br><br>岭南刘氏<br>2021-02-07 21:11<br>关注<br>宗源:清荣太上皇煓汉高祖邦文帝恒景帝启武帝彻戾太子据史皇孙进宣帝询楚孝王刘嚣<br>11世 嚣询四子。宣帝甘露二年十月乙亥立为定陶王,四年,徙封楚王,二十八年卒,谥孝。素行孝顺仁慈。生子四:楚怀王芳、楚思王衍、广戚炀侯勋、阴平釐侯回。后裔在南北朝隋唐时形成彭城丛亭里刘氏,裔孙众多,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br>12世 芳嚣长子。成帝阳朔元年嗣楚王,一年卒,亡后,谥怀。<br>12世 衍嚣次子。成帝阳朔二年绍封楚王,十一年卒,谥思。生子二十:楚王纾、信都王景、陵乡侯曾、武安侯[忄受]、郚乡侯光、新城侯武、宜陵侯丰、堂乡侯护、成陵侯由、成阳侯众、复昌侯休、安陆侯平、梧安侯誉、朝乡侯充、扶乡侯普、吕乡侯尚、李乡侯殷、宛乡侯隆、寿泉侯承、杏山侯遵。<br>12世 勋嚣三子。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乙亥封广戚侯,卒谥炀。生子:广戚侯显。<br>12世 回嚣四子。成帝阳朔二年正月丙午封阴平侯,卒谥釐。生子:阴平侯诗、承乡侯閟。<br>13世 纾衍长子。元寿元年嗣楚王,十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公待人慈爱仁笃,早年丧母,亲自抚养幼弟平。生子:居巢侯般。<br>13世 景衍次子。绥和元年十月壬子,立为定陶王,奉恭王康后;三年,建平二年,徙封信都王;十三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br>13世 曾衍三子。哀帝建平四年三月丁卯封陵乡侯,王莽六年,举兵欲诛莽,死。<br>13世 [忄受] 衍四子。哀帝建平四年三月丁卯封武安侯,二年,元寿二年,坐使奴杀人,免;元始元年复封,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光衍五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郚乡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武衍六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新城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丰衍七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宜陵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护衍八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堂乡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由衍九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成陵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众衍十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成阳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休衍十一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复昌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平衍十二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安陆侯,八年,王莽篡位,免。光武帝建武初年复封原乡侯。<br>13世 誉衍十三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梧安侯,八年,王莽篡位,免。光武帝建武初年复封梧安侯。<br>13世 充衍十四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朝乡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普衍十五子。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丙辰封扶乡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尚衍十六子。平帝元始五年闰月丁酉封吕乡侯,四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殷衍十七子。平帝元始五年闰月丁酉封李乡侯,四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隆衍十八子。平帝元始五年闰月丁酉封宛乡侯,四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承衍十九子。平帝元始五年闰月丁酉封寿泉侯,四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遵衍二十子。平帝元始五年闰月丁酉封杏山侯,四年,王莽篡位,免。<br>13世 显勋子。嗣广戚侯。生子:孺子帝婴。<br>13世 诗回长子。嗣阴平侯,王莽篡位,免。<br>13世 閟回次子。元始元年二月丙午封承乡侯,八年,王莽篡位,免。<br>14世 般纡子,字伯兴。王莽天凤五年(18年)生,建初三年(78年)卒,寿六十一岁。以将家属至洛阳,光武帝建武九年(33年)封甾丘侯,奉楚孝王礼,后以国属楚,徙封杼秋侯,永平元年(58年)以国属沛,又徙封居巢侯。明帝永平十年(67年)行执金吾事,次年兼屯骑校尉,汉章帝即位,任命为长乐少府,章帝建初二年(77年)升为宗正。在位时数言政事,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生子二:恺、居巢侯宪。<br><br>居巢侯刘般像<br>14世 婴显子。居摄元年(6年)为平帝太子,即孺子皇帝,时二岁。在位4年,始建国元年(8年)王莽篡位,贬为定安公。建武元年(25年)为方望等复立为帝,同年为刘玄所杀,年二十一岁。贵州遵义县刘氏族谱载:王莽篡位,孺子逃避长沙一载,又迁江南徐州府彭城县,生子四:元科、元甲、元第、元榜,后改为罗、熊、涂、郑四姓。<br><br>孺子帝刘婴像<br>15世 恺般长子,字伯豫。辞续爵,让与弟宪。和帝拜为郎,后官至太尉。生子:茂。<br><br>刘恺像<br>15世 宪般次子。嗣居巢侯。生子:居巢侯重。<br>16世 茂恺子,字叔盛。桓帝时官任司空。后裔为彭城丛亭里刘氏。<br>16世 重宪子。嗣居巢侯。<br><br>广府刘氏<br><br>。</h3> <h3>刘嚣有四子,后代形成彭城丛亭里刘氏等支系<br>刘嚣(楚孝王)的直系后代主要包括四个儿子及其分支,其中次子刘衍一脉最为繁盛,后裔形成彭城丛亭里刘氏,并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以下是主要世系结构:12<br><br>长子刘芳(楚怀王)<br><br>继承楚王爵位,在位仅1年去世,无子嗣,爵位由弟弟刘衍继承。<br>次子刘衍(楚思王)<br><br>继承楚王爵位,生二十子,其中:<br>长子刘纾:继承楚王位,王莽篡汉后被废,其子刘般为东汉居巢侯。<br>次子刘景:继承定陶王位,后改封信都王。<br>其余十八子均封侯,如陵乡侯刘曾、武安侯刘忄受等。<br>重要后裔分支:<br>东汉太尉刘恺、司空刘茂迁居彭城丛亭里,形成彭城丛亭里刘氏,成为汉唐时期显赫家族。<br>唐代名臣刘德威家族(刑部尚书)、刘昌裔(右龙武军统军)、刘瞻(两朝宰相)等均出自此支。<br>清代刘统勋、刘墉父子(宰相)为彭城丛亭里刘氏后裔。<br>三子刘勋(广戚炀侯)<br><br>其子刘显继承广戚侯爵位,曾孙刘婴被王莽立为孺子皇帝(西汉末代名义君主)。<br>四子刘回(阴平釐侯)<br><br>后代延续侯爵,但史料记载较少,主要见于汉代封爵记录。<br>后裔历史影响<br>彭城丛亭里刘氏成为中古时期重要士族,涵盖政治、军事、文化领域,如东晋名将刘牢之、北魏学者刘芳、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等。<br>宋代后,该支系在科举中表现突出,如刘察、刘寅兄弟分获北宋状元。<br>清代山东诸城刘氏(刘统勋家族)延续了这一脉的显赫地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