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博物馆

平面镜

<p class="ql-block">醴陵陶瓷谷</p><p class="ql-block">醴陵陶瓷谷位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核心片区由图兰朵酒店、瓷谷美术馆、醴陵陶瓷博物馆等11个以杯碗盘碟为造型的单体建筑,巧妙连接成目前中国陶瓷行业规模最大的艺术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各种角度把这11个碗、碟、瓶拍个遍。</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也被新颖的线条设计感所吸引。只是灯光设计表现欠佳。</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瓷都醴陵,湘楚古邑,千年窑火,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史前时期,渌水先民筚路蓝缕,凝土为陶,传至商周从未间断。至秦汉,醴陵封国置县,制陶规模益盛。晋唐时期,岳州窑和长沙窑瓷器大量输入醴陵。五代时期,毛家岭窑址的发现,代表了目前所知醴陵瓷业最早的开端。宋元时期,醴陵大规模生产青白瓷,材美工巧,质量上乘。明清时期,醴陵盛产青花瓷,以沩山为中心,制瓷作坊百余家,产品运至姜湾,客商云集采购。</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醴陵瓷业书写了辉煌篇章。1905 年熊希龄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瓷业学堂,聘请日本和景德镇技师教习,改良旧制,创烧出釉下五彩瓷,又开设湖南瓷业公司,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获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民国中后期,日本入侵,生灵涂炭,釉下五彩工艺逐渐失传。</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釉下五彩工艺被逐渐恢复,重放异彩。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从1958年起开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宴生产瓷器,多次作为国礼馈赠各国元首,因此获得“国瓷”美誉。改革开放后,醴陵瓷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品种多样,名家精品迭出不穷,形成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产品体系,陶瓷产业迎来了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唐长沙窑褐釉双鱼形执壶</p><p class="ql-block">唐(618年-907年)高22.5cm口径4.8cm</p><p class="ql-block">70年代从窑址采集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唐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p><p class="ql-block">唐(618年-907年)高18.5cm口径6cm</p><p class="ql-block">70年代从窑址采集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法号妙通,湖南凤凰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同年五月选为翰林院庶吉士。</p><p class="ql-block">甲午战后,熊希龄强烈要求国政改革。新政开始,熊希齡倡议振兴实业和教育,赞助西式教育的长沙明德中学,参与创设南学会,创《湘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南时务学堂创立,熊希龄任总理。后参与“维新运动”。1904、1905年,两度得到湖南巡抚赵尔巽、端方的援引,赴日考察实业与教育,归国后决定以瓷业为支点,创办实业教育学校和实业公司。辛亥革命后,出任过民国总理兼财政总长,晚年主要从事教育和慈善业。</p><p class="ql-block">1905年5月,从日本回国后的熊希龄,邀约同科醴陵籍文俊铎,赴醴陵山实地考察,探寻振兴瓷业之良方。</p> <p class="ql-block">釉上彩蝴蝶纹撇口瓶</p><p class="ql-block">清代(1636年-1912年)</p><p class="ql-block">高63cm口径20.5cm底径20cm</p><p class="ql-block">醴陵市博物馆征集</p> <p class="ql-block">釉下祭蓝瓶</p><p class="ql-block">清代(1636年一1912年)</p><p class="ql-block">高64cm</p><p class="ql-block">醴陵市博物馆征集</p> <p class="ql-block">釉下五彩牡丹耄耋纹琵琶尊</p><p class="ql-block">清宣统年间(1909-1912年)</p><p class="ql-block">高63cm国径24cm底径28.5cm</p> <p class="ql-block">釉下五彩人物故事瓶</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1912-1949)</p><p class="ql-block">高33.2cm □径10cm底径9.2cm</p><p class="ql-block">醴陵市博物馆征集</p> <p class="ql-block">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纹凤尾尊(<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馆之宝</span>)</p><p class="ql-block">清宣统三年(1911年)</p><p class="ql-block">高46cm口径20.5cm底径12cm</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镜面反照瓶底落款</p> <p class="ql-block">侧面看有如玻璃透光</p> <p class="ql-block">蓝釉白彩贴花梅花纹双耳瓷瓶</p><p class="ql-block">20世纪40年代醴陵</p><p class="ql-block">高35cm口径13.8cm</p><p class="ql-block">湖南期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釉下五彩素胎花篮</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p><p class="ql-block">高20 cm唐锡怀制</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蓝釉镂空浮雕热爱和平天安门红场图案带座天球瓶</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p><p class="ql-block">高84cm □径17.4cm徐协和作</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釉下五彩玉兰牡丹纹带座瓷瓶</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p><p class="ql-block">高125cm熊声贵绘</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瓷雕龙凤宫灯</p><p class="ql-block">1988 年获国宝证书,另一件存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该作品构思巧妙,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由邓文科设计,在唐锡怀的指导下,由黄建明、张金秀精心制作而成,荣获1986年湖南省新产品设计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玲珑宝塔</p><p class="ql-block">宝塔采取镂空雕刻,造型别致,玲珑精巧。塔身、窗格以及飞檐翘角上挂的小铃铛、小灯笼等精细部件,均为镂空雕刻再高温烧制而成。铃铛和灯笼等小部件小至1毫米厚、1公分大小,制作和烧制难度极大,乃是当之无愧的精工细造之物。</p> <p class="ql-block">釉下五彩红地多彩牡丹花纹瓷瓶</p><p class="ql-block">高40cm</p><p class="ql-block">醴陵窑红地彩绘花卉纹瓷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13cm</span></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用瓷</p><p class="ql-block">据 1995年版《醴陵市志》记载,毛主席一生曾3次到醴陵,对醴陵的风土人情都很熟悉。据《醴陵陶瓷志》记载,从建国初期到文革末期的十八年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秘密制作了共1500余件(套)毛泽东主席用瓷。1971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接到制作“毛瓷”的任务后,烧制了“红梅山茶花卉纹假牙盒”、“山茶花卉纹釉下五彩鱼盘”和“梅花纹浅形三大碗”等名品。1972年,邓文科大师为主席专门设计绘制了“红竹梅花卉碗”。1974年,醴陵为毛主席制作了双面饰有“红梅花”“红月季”“红芙蓉”“红菊花”四季花纹的生活用瓷。</p> <p class="ql-block">《万紫千红》餐具</p><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 118 厅,是毛泽东主席最喜欢使用的一个厅室,他常年在那里办公、开会、接见外宾及休息。</p><p class="ql-block">该厅使用的黑地满花中餐具,由醴陵精制。画面采用醴陵釉下彩瓷传统的手工汾水装饰工艺,将各种名贵花卉巧妙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含苞待放,或激情盛开,群芳斗艳,姹紫嫣红,给人以繁花似锦、高贵华丽之感,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繁荣景象。因此,该餐具又有“万紫千红”之美名。</p> <p class="ql-block">窑变釉梅花纹瓷瓶</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p><p class="ql-block">高52cm邓文科绘</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镂空色泥捏雕花筛</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p><p class="ql-block">口径19 cm唐锡怀制</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梅竹》餐具</p><p class="ql-block">2007 年投入使用。梅傲雪,铁骨铮铮;竹中空,高风亮节。梅竹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元素中最突出的亮点。梅花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体现了高洁、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品性高雅、刚正不阿,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总虚心,更是气节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梅竹画面餐具是人民大会堂大型宴会专用餐具。(国庆招待会等大型活动)</p> <p class="ql-block">《丹凤朝阳》餐具</p><p class="ql-block">2001年投入使用。是建国以来,人民大会堂首次正式在国家宴会上使用专用画面的餐具。由于国宴的特殊性,这套瓷器的设计,采用国花牡丹和中国吉祥图腾凤凰为装饰元素,因凤凰都飞向国徽,故名《丹凤朝阳》。《丹凤朝阳》的设计意义深远,牡丹寓意富贵,代表着国家繁荣昌盛;凤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高贵;而明黄的使用说明了国家宴会的尊贵和气派。这些元素的集合,蕴涵着和谐友好的氛围,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体现出泱泱中华的大国气势。</p> <p class="ql-block">《盛世芳华》餐具</p><p class="ql-block">2018年投入使用,以国花牡丹为设计素材,采用传统缠枝装饰手法、醴陵纯手绘技艺精制。餐具图案设计精巧、连绵,色彩搭配明亮、艳丽,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时尚气息。寓意祖国繁荣昌盛、盛世太平,中华文明世代相传,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王震送广岛市蓝釉荷花大瓶</p><p class="ql-block">(黄永玉荷花画稿)</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90年代)</p><p class="ql-block">高156cm口径43cm横66cm纵135.4cm</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松鹤瓷雕</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90年代)</p><p class="ql-block">通高37.5cm王留仙制</p><p class="ql-block">湖南陶瓷陈列馆移交</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醴陵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现已形成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群。醴陵瓷谷的建成,使醴陵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陶瓷教育、陶瓷科研进一步得到繁荣,为醴陵陶瓷产业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未来的醴陵瓷将向着“专”“精”“特”“新”方向快速发展。特别是独具魅力的釉下五彩瓷,将被打造成文化瓷、时尚瓷和环保瓷的高端品牌。醴陵瓷将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