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的红飘带

柏台儿女

<p class="ql-block">  大别山,在我认知的版图里,是连绵的群山,它的脉是和英雄的血脉贯通的,总会让人想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它是巍然静默的山,也是翻腾着热血的山,是让我向往景仰的称得起中华脊梁的山脉!</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的暮春——四月二十四日,几位好友相约到麻城龟峰山看杜鹃。清晨的凉风抑制不了心中膨湃的热浪。出武汉不久进入麻城地界,似远山绿田之中开辟出一条刀锋般的大道,迎面而来的一个个地标直入眼帘——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韩先楚故居,王树声故居,鲍先志(之子鲍苏声是潘冬子的原型)……这些英雄的诞生地,这些用生命和鲜血创造了华夏大地“将军第一县”奇迹的先辈们,这些用信仰撑起了大别山的脊梁谱写了大别山的情怀的先辈!这是一条红色之旅,基石是十四万红安儿女的铮铮铁骨,路面是十四万腔热血浇铸,是大别山下一条红色的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 十点左右到达龟山镇,一路沉浸在燃烧岁月的追忆里:乘马会馆青砖墙上的标语、斑驳的弹痕、遥远的呐喊声——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中华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源于此!杜牧被贬黄洲经于此,留下《清明》岁月痕迹!苏东坡流放黄州于此寄居友人陈季常家,留下名人轶事;高考状元县,黄冈秘卷,莘莘学子踏着这条路,荣光着这片英雄的土地……这苦寒之地因文化、信仰、不屈让岁月燃烧,让经典生生不息!而麻城龟峰山杜鹃花,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那小英雄潘冬子——“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岭上开遍哟……”响彻山峦的歌声,这是自然的馈赠,这是艺术的的普世,这是血色的浪漫!我们迫不及待乘环山大巴到索道站,再坐索道登上北纬30度的龟峰山巅,龟峰山由九座山连绵而成,形成由龟头、龟脊、龟尾构成的巨型龟型。</p><p class="ql-block"> 走出索道,迎面扑来的是群山苍翠,峭壁环生,火红的杜鹃在群山之中时隐时现,或单株挺立怒放,或群枝参差含苞,或大片恣意盛放,或崖隙之间摇曳生姿!那三百年的杜鹃王,更是傲视群峰,热情似火,面对人山人海的人流,含笑送语,告诉你阳光的温度,色彩的浓度,芳醇的深度,还有天的高度!它承载着千年的爱情传说,昭示着大别山人向往美好的心愿,彰显着自然不负追梦人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花间云海游历三小时,站在观景台上,远山如黛,群峰兀立,苍茫大地,苍翠壁峰间一条红色的丝带在云海间飘舞!此时,如潮的人流静默,如卷的云海涌动,如丝的花带吟诗歌舞,“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北宋诗人杨万里款款而来,“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也持花而来,有些言不由衷了!我立于此,观于此,静于此!面对这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古杜鹃群落,面对那闻名于世的将军第一县,面对十四万洪安人的铁血忠骨,语言文字的苍白确实情有可原!大别山里响起的《映山红》是对先烈的铭记,大别山上呈现的红丝带是飘扬的党旗,大别山下漫漫长路是中华儿女前行的路,那先辈故里的路标何尝不是鲜血染红的红飘带……</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管前行,何须文字!</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9日于武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