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康养旅居”之被尘世遗忘的古镇

广德禅师54354176

<p class="ql-block">  距柳江古镇三十多公里的高庙古镇,是一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秘境,它隐藏于峨眉山、瓦屋山、玉屏山的光环之下七百余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原始的历史遗迹、优美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习俗孓遗于尘世之外。站在古镇的最高处,俯瞰着坐落于一片绿意盎然的翠竹与群山之间的古镇,在薄如轻纱的雨雾青烟的笼罩中,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环绕古镇的张河与李河在古镇最低处的花溪源汇合,就像一串翡翠镶嵌在古镇周围。</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镇,漫步老街上,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qu,这里指街岔道)。青石的街面,滴檐紧靠,仅容一线天光泄入,更添古朴幽深。三条古街巷之间有石梯相连,那些古老的明清建筑如江西会馆(万圣宫)、五圣公戏楼(现鼓楼饭店)、花溪源石刻、古宅祠堂等等,虽然有些破败,但大多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貌,没有任何的商业化开发,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这些古建筑在向世人展现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技艺和古镇人的生活方式。看着这些在风雨飘摇中幸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得不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在淅沥沥的细雨中沿着青石板台阶往下走,饱经风霜雨雪的石板街积水湿滑,连古老的木板屋的墙根石也长满了青绿苔藓。雨雾中,古色木门、雕花窗棂、遮天瓦檐,古朴的街巷、街沿上闲坐的老人、檐下悬挂的老玉米,显得格外幽静、神秘。走在古朴的青石板上,感受着夏季雨天小镇的清静,感受着近乎要亲吻的屋檐口雨珠,滴滴哒哒地摔落在地面而银花四溅的淋漓酣畅;看着雨伞下人们细碎小心的脚步,还有湿漉漉青石板上的倒影,带着我兴致勃发的地观赏着小镇古朴久远和充满神韵的遗存。青石旧巷、青砖灰瓦、木质门窗,还有瓦屋顶上葱茏的苔藓,处处都镌刻着古镇的沧桑。这里的“古”不仅体现在建筑上,还体现在生活在四合院里的人们身上,街上的老人们三两成群地搬着小方凳,聚在一起拉家常,做针线。这场景不就是儿时听爷爷奶奶们,坐在院坝里讲故事的时光重现吗?那种难能可贵的原始的快乐让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  小天井四合院是高庙古镇上大部分民居的建筑风格。古街两旁,门窗雕花,临街铺面,经木板铺地的狭长甬道进入四合院,天井里的正房和厢房是这一家人生活的空间,临河的后房均为木结构的青瓦吊脚楼,奇妙险秀,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 古镇北面李河上的烈士桥是一座铁索桥,连接着古镇和二峨山,桥下清沏的河水冲击着岩石,碰闯出雪白的浪花。二峨山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悬崖峭壁,二峨山灵泉饮之甘甜,传说纷纭,堪称奇泉。桥头便是七烈士纪念馆,三层吊脚楼建筑,旁边矗立着七烈士浮雕像,他们是被土匪杀害在高庙古镇的七名解放军战士。高庙人捐建的烈士纪念馆和烈士浮雕像,让英雄的灵魂永存在二峨山下的青山绿水间,应该是对烈士们最好的告慰吧!</p> <p class="ql-block">  从纪念碑亭往极乐寺,经过花溪源。在这里看高庙古镇就坐落倾斜的山脊上,古镇两边的张河、李河在古镇下方汇流成花溪河,两条河流汇聚的地方称作花溪源,河岸边大石上写着“山绿水绕”四个大字。而河中的一块巨石上书法苍劲、入石盈寸的“花溪源”石刻就是古镇有名的景点。丰沛的降水,山高水秀的环境,孕育了古镇山绿水绕的风景,这便是高庙古镇诱人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在古镇上穿街过巷,空气中弥漫着清洌、醉人的芳香,这属于高庙古镇独特的味道,花溪源白酒纯正的香味似乎在古镇中漂浮流动,传递着古镇数百年的灵性和神韵。花溪源酒坊是高庙白酒第一窖: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半山高庙酒。花溪源酒厂是古镇历史悠久的老酒作坊,用花溪源水秘酿出传承上百年、具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的玉液琼浆,有诗曰:“瓦山春酒宴归客,醉煞玉屏万木香”。</p> <p class="ql-block">  再次让目光在高庙古镇的街巷里漂移,这里就是一处隐匿于深山之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没有城市喧嚣,会让你浮躁之心沉淀下来。前往这片宁静之地,原本只是想让那充满梦幻色彩的古风古韵留在我的记忆中,却身不由己地沉醉在它悠闲与静谧的四合院里。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宁静的山野风光吸引着我。小镇长年云雾缭绕,古朴的老街、悠闲的老人、幽静、神秘,岁月静好,唯有高庙。</p><p class="ql-block">(HUAWEI meta40拍 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