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人的晚饭——喝汤

珊瑚树

<p class="ql-block">  洛川拥有着陕北最大的塬面,这里的人大多数都居住在塬上,如今住在川道里的人,也随着移民搬迁的利好政策住进了楼房,结束了过去沿河而居的生活。洛川的土地宽广平坦,因此有“麦不收,秋收”之说,洛川是麦子与苹果树生长的优生区,因此世世代代的洛川人没有受过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在哪里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秉承了祖辈们勤俭持家的传统。节约两字就像洛川大塬上屹立千年的老槐树,根早已深深地扎进了每一个洛川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生活的根本宗旨。洛川人的生活习惯里,对一日三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一句朴实无华的俗语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便是洛川人的饮食文化的精髓,也符合现代人追求身材管理的饮食习惯,而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洛川人把吃晚饭叫做“喝汤”。</p><p class="ql-block">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小心翼翼地爬上地平线,洛川人用勤劳的双手轻柔的唤醒了大自然。此时的洛川,静谧中透着生机,倒掉尿盆的女人点燃了袅袅炊烟,精心准备着一家人的早餐。她们的大锅里蒸着馍馍,熬着米汤,小锅里是香气四溢的煎豆腐,嫩滑爽口,再搭配一碟剁青辣子,滋味十足。这顿早餐,是洛川人一天所需能量的源泉,承载着对洛川人对新一天的期待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晌午时分,太阳炽烤着大地。在苹果园里辛勤劳作了一上午的洛川人,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汗水回到家里。一碗细长的手擀面,再浇上豆腐洋芋做的臊子,醇厚的麦香,浓郁的汤汁,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着就是洛川人最爱吃的拦汤面。两老碗下肚,再喝上一碗面汤,此时此刻便是洛川人最知足的时候。短暂的休憩之后,洛川人会泡上一杯红利花茶,奔赴苹果园,用双手耕耘生活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洛川大塬上就成了果果车的世界,每个苹果园里都会驶出一辆果果车,载着洛川人疲惫的身躯向家的方向飞奔而去。男人们会聚在巷口谈论苹果的座果率,谈论苹果的行情,偶尔也会谈起某个网红膨胀的奶子。女人们则会急匆匆地跑回家里,拨弄灶火里的干柴烈火。随着女人们站在稍门口的一声大喊“回来……喝汤”,谝的津津有味的男人们才会一哄而散。</p><p class="ql-block"> 洛川人的“喝汤”极为简单,他们碗里盛着的或许是早餐剩下的浓稠米汤,或许是中午剩下的一碗拦汤面。米汤在铁锅里经过长时间的煎熬,早已变得绵软香甜,散发着淡淡的谷物清香,面条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和反复煎煮,已经没有了原来是形状。如果能搭配上一碟老咸菜,就是洛川人的神仙日子。女人会把稠的给男人捞到碗里,自己吃一点稀的,如果所剩不多,女人则会给碗里添加一些开水。简单却暖心喝汤,增加了夫妻感情,也让身心里的疲惫减少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晚风轻轻吹过,吹散了白日里的燥热,点亮了窑洞里明亮的灯光,洛川人的桌子上没有炒菜白米饭,没有大鱼大肉,虽然只有这一碗剩饭,但却能滋养肠胃,抚慰疲惫的心灵。男人们也会倒上一杯白酒,吃上几口咸菜享受黑夜里的安静,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生活变得简单而美好。女人们不再唠叨,坐在男人身边刷着手机,看着男人的酒瓶,只怕男人喝多。</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洛川人的一日三餐,这就是洛川人的喝汤。洛川人明白,白天在果园挥洒汗水,需要充足的能量支撑,所以早饭要吃得好,午饭要吃得饱,而夜晚,身体即将进入休息状态,随便喝一点“汤”,既不会给肠胃增添负担,又能让人身心舒畅。这看似简单的饮食习俗,却蕴含着洛川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健康的追求,更是勤俭家风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漫长劳动过程中,洛川人的“喝汤”习惯代代相传。在那一碗碗“汤”里,流淌着洛川人的质朴与坚韧,见证了洛川大塬上的儿女,用勤劳与节俭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你喝汤了吗?”简简单单的一句问候,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和人间最朴实的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