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程彦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家冯春明老师的名字和文章伴随着我的记忆已数十年。</p><p class="ql-block"> 今年桃月的一天与冯老师等几位文友茶聚意外收到冯老师签名的散文集《翻阅流水》一书,甚是喜不自胜。</p> <p class="ql-block"> 收到此书,虽暂放书架,但还是念念不忘,空闲时间就抽出来阅读几篇,读着读着被冯老师的“流水”所吸引,慢慢细读,感到冯老师写的不仅仅是一篇篇文章,而是一部沂蒙文化的“集散地”。文章的内容都有详细的考证,具体的数据。作家敏锐的思绪和观察力,把沂蒙地域文化撺掇成流水般的故事,从“沂蒙”广阔地域的山脉,到“那个遥远的过去”小村庄,无论是“东夷之光”神秘符号的发现,还是“灵魂的边界”历史痕迹,从古到今,无不以历史文化相连接,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嵌刻着刑警出身的细腻,更是冯老师艰辛写作路程的执着,是对沂蒙文化深情的坚守与传承,是对沂蒙土地、山川、河流的一种眷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 正如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桂奎教授所称颂的“作者把足迹深扎进沂蒙土地,在四处游历时不断搜罗作为文化象征的吉光片羽。”、“作者对于诸多山河之间交融的血缘关系、地域文化之间不同风貌的深沉思考,使得其作品有了某种‘普世’价值”。</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如水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