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大操场旧址</h5> <h1> 我的家乡原名辽县,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在这里,他是抗战中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所以当时的边区政府应百姓要求将县名改名为左权县。抗战期间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冀豫省委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我从1969年底当兵,离开家乡已经56年了,每次回到故乡,都要到自己的母校——左权中学看看。特别是中学大门,见证了千年辽州府衙的恢宏气势。从中学大门往东走不远,再往北面,就是县城有名的大操场。那里是祖辈县城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我在那里看过晋剧、上党梆子、豫剧等剧种。当年能够看到晋中地区晋剧团“二陈”(陈玉英、陈玲仙)的演出都是很难得的。聆听过晋中地区劳模王二货和“刘胡兰民兵班”刘胡兰妹妹刘芳兰的报告,听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的报告,看过文革揪斗“走资派”的场面,还有枪毙汉奸叫什么蒋翻译官(蒋光旭)的在那里举行公判大会后,然后拉到东河滩枪毙……这里给我留下了故乡的很多深刻记忆。<br><p> 当年有一件留在自己心底的往事现在敢于透露:那是“文革”上中学期间,有一次听什么讲话还是报告,我蹲得累了,就把随身带的一张报纸垫到地上坐在了上面。这时,旁边一个队形里好像是一位工人还是农民,指着我说,你必须给我1元钱,否则我就揭发你。我问为什么?他说,你没看报纸上面右上角有主席语录吗?看来人家早盯上我了。我当时确实吓傻了。如果人家揭发,别看我年龄小也是政治问题。我连忙把报纸收起,摸摸自己的衣兜,里面只有5毛钱。我对那人说,实在抱歉,我只装有5毛钱。您要是不行,等散会后跟我去邮电局找我父亲要行吗?邮电局就在中学大门的前面,后门正对着左中的大门。那人把5毛钱接过去,说,算了吧,饶你这一回,下次可要注意。可见,那时人们的觉悟有多高,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背发凉。</p></h1> <h5>始建于唐代的辽州府衙旧址,现只保留了大门,是我的母校</h5> <h5>原来的大堂,可以容纳几百名师生开会</h5> <h5>辽州府衙全图(清代复制)</h5> <h5>“文革”中川口公社批斗场面</h5> <h1> “文革”中,这里也是揪斗县领导的重要场所,即当时简称“吴、靳、薛”,吴玉宇是县委书记,靳正纯是县长,薛即薛有明,3号人物,监委书记,是我的姨夫。老家人爱调侃,当年记得省里批斗“卫王王”即省长卫恒、省委书记王谦、王大任;地区“任王张”即任井夫、王秀锦、张振国(这些职务记得不是很准确)。批斗完后,回家告诉母亲,姨夫的右臂好像动不了,打听同学说是在石匣公社批斗时,被造反派推下戏台摔断过。<br>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回到家中,母亲正在煮鸡蛋。我挺高兴,以为是给我吃的。<br> 鸡蛋煮好后,母亲把鸡蛋放在凉水里泡着。我伸手刚要拿一个吃,被母亲一把拦住,说:“今天的鸡蛋可不是给你煮的。”说着,她找了一个兰色的小布袋,把煮好的鸡蛋捞出来,空空水,然后装到袋子里接着说:“前几天我去看你二姨,说你姨夫在酒厂劳动改造,活很累,吃的又很差,他们家里的人都不敢去看望。所以,我让你爸买了些鸡蛋,今天共煮了10来个。你年龄小,不被人注意,看能否把这些鸡蛋送到你姨夫手里。”<br> 临走,母亲特地交代,一定要机灵些。<br> 我想,这还不容易。于是,赶紧骑上自行车,不一会就来到了位于西关的县酒厂。<br> 以前上学,我经常从酒厂路过,看到两扇大门,其中的一扇大门上还设有一个小门。那个小门是常开着的。<br> 我来到酒厂门口,一看,酒厂的大门和那扇小门都关闭着。我敲了好一阵,才听到有人来开门。小门打开后,出来一名带着造反派红袖章的中年人,看我还是个孩子样,说:“门都快让你给敲烂了,你想干甚?”<br> 我本来想说是给姨夫送鸡蛋来的,可一看人家凶巴巴的样子,又想起母亲为何要我“机灵”点的嘱咐,便撒了个慌说:“我给我姨夫送药。”<br> “你姨夫?你姨夫是谁?”那个人又问道。<br> “叫薛有明。”<br> “嗷,是县上的三号走资派。”<br> “我能进去吗?”我怯生生地问。<br> “等着。”说完,那人把小门打开,我跟随他来到酿酒车间,只见里面一片雾气腾腾,在几盏昏暗的灯光照射下,姨夫光着膀子,正在艰难地从圆型的大酒糟槽里往外翻酒糟,也不知是雾气变成的水珠还是汗水顺着他的脊背直往下淌。<br> “老薛,有人给你送药来了。”那人高声喊到。<br> 姨夫听到喊声,扭回头一看,见是我来,放下手中的铁锨,掏出腰间的毛巾擦擦脸上和身上的汗水,走到我跟前。<br> 我连忙把小布袋交给姨夫,悄声说“姨夫,我妈让我给您送几个煮鸡蛋,你赶紧吃了吧。”<br> 姨夫擦擦手,向那人表示感谢。然后把小布袋接过去,用自己的衣服包好,说回宿舍吃。还特地嘱咐我,以后别来了。要是连累你,还是个孩子。<br><p> 2017年回老家专程去看望97虚岁的姨夫(姨夫活了102岁,在当地也算是不多的长寿老人),聊起此事,姨夫说,记得记得,你妈那时候敢让你送鸡蛋,可是了不起。现在回想起来,像是搞“地下工作”似的。</p></h1> <h5>2013年回老家看望姨夫</h5> <h5>初中毕业自己的照片</h5> <h5>所在78班毕业合影</h5> <h5>2018年同班同学在大门背面合影,后排左1为自己</h5> <h5>自己的初中毕业证书</h5> <h5>现在的大操场已经很小,并被建筑挡住了</h5> <h1> 随着县城的发展,古辽州衙门里面的建筑全部拆除,大操场的大戏台也不见了踪影。每次回去,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h1><h1> 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些在外游子的故乡情节吧。</h1> <h5>老家马厩村拍</h5> <h5>漳河边拍</h5> <h5>石匣水库</h5> <h5>故乡夕阳</h5> <h5>故乡的云</h5> <h5>故乡的云2</h5> <h5>洋楼</h5> <h5>1300多年的老槐树</h5> <h5>文峰塔倒影</h5> <h5>多年想的山丹丹花拍到了</h5> <h1>谢谢观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