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清代武进士龚世琪祖母倪氏墓碑考略

龙湖桥畔

作者:乔山 <p class="ql-block">  近日,在益阳凤凰坝发现一方晚清时期的墓碑,墓主人为当地武进士龚世琪之祖母倪氏。该墓碑采用大理石材质,长81.5厘米、宽62厘米、厚15厘米,原立于墓地之上。在文革时期社会动荡的特殊背景下,这方墓碑曾被当地村民改作喂猪的"猪槽"使用,碑身四周至今仍残留着水泥围砌的凹形痕迹。后因农户停止养猪,墓碑便被遗弃于露天环境中。</p><p class="ql-block"> 墓碑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仅个别文字存在漫漶或脱落现象,碑面四周雕刻有精美的纹饰。目前,这方具有历史价值的墓碑已被妥善收藏于龚家坪龚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龚母倪氏墓碑(供图:龚维强)</p><p class="ql-block"> 龚氏族人对此碑进行进行了部分解读(详见龙桥湖畔美篇-清诰赠恭人倪氏墓碑考,简称《墓碑考》。作者:龚立牛、龚维强)。</p><p class="ql-block">《墓碑考》碑文释读如下:</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年刊</p><p class="ql-block">象鼻嘴乾山■■(巽向)</p><p class="ql-block">皇清貤赠晋赠恭人淑人龚母■(倪)太■(淑)人之墓</p><p class="ql-block">不孝孙世珍、世琪,曾孙生萼、生芹、生藻立</p><p class="ql-block"> 本文以《墓碑考》的研究为基础,不揣浅陋,试就其中若干问题略作补证。</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武科与文科考试并行不悖。益阳虽在文科举方面人才辈出,但武科举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据民国《益阳县志》记载,全县仅出过两位武进士,其中一位便是龚世琪——这位倪氏墓主的孙儿。龚世琪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中武举,次年(甲戌年,1874年)又高中武进士,成为益阳历史上首位武进士,堪称"以一邑二百余年未睹之科第而生独创之"的破冰之举(参考:漫话明清益阳武举)。</p><p class="ql-block"> 根据龚氏支谱(南峰堂),墓主人倪氏,为进士龚世琪之祖母。族谱记载:“倪氏,诰赠恭人,以耆寿登邑志(参见:同治益阳县志,十九卷,寿妇,十一)。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十一月十六午时枯杉生,寿八十五,同治五年丙寅三月二十一亥时没。葬凤凰坝晚子村象鼻嘴乾山巽向,有碑。子一,楚善;女一,适何。”</p><p class="ql-block"> 碑文乾山之后“巽向”二字系根据龚氏族谱推测补充,第二行之“倪”和“淑”系根据墓碑文字残迹辨识和族谱资料推测补充。第三行之“生芹”为墓主曾孙,族谱记载为“生棻”,当以族谱为准。</p> <p class="ql-block">△龚氏族谱良喆之妻倪氏(供图:龚维强)</p><p class="ql-block"> 墓碑明确刊于光绪二年(1876),此时倪氏子(没于同治十三年,1874)龚楚善即龚世琪父亲已经离世二年,立碑人自然没有墓主人儿子龚楚善。龚世琪同治十二年(1873)中武举,同治十三年(1874)中武进士,光绪二年(1876)立碑时,孙儿龚世琪已经是进士身份。</p><p class="ql-block"> “<b>乾山巽向</b>”是中国传统风水学中的术语,用于描述墓葬或建筑的坐向(即朝向)。乾山:指坐山为“乾”,对应八卦中的西北方(方位角约315°)。巽向:指朝向为“巽”,对应八卦中的东南方(方位角约135°)。因此,“乾山巽向”即表示坐西北朝东南的方位。在传统风水理论中,乾(西北)代表天、父、权威,巽(东南)代表风、长女、文昌。此坐向被认为有利于家族声望、后代发展及文运。</p><p class="ql-block"> 清初,益阳著名文人之墓葬也是“乾山巽向”(参考:清初益阳文人夏寝大)</p><p class="ql-block"> 在龚氏宗亲会会长的陪同下,我们对倪氏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该墓地现已损毁严重,经当地族人指认,确认其位于益阳市资阳区龚家坪村,具体坐落于一处名为“象鼻嘴”的隆起土山之上。墓地地势特征如下:方位布局:墓地坐向西北(乾位),后方为一片较高台地,前方视野开阔,约150米处有一条水沟蜿蜒流过。现状描述:墓区原有形制已遭破坏,地表遗迹残存较少,依据地形起伏及族人回忆大致复原其原始范围。</p><p class="ql-block"> 此墓局 <b>“坐实向空,得水为上”</b>,整体符合风水佳局,尤其利文运和财运。</p><p class="ql-block"> “清皇”或指大清皇帝。益阳名人田其述父亲墓碑,也见“清皇”二字(参考:益阳振威将军田其述家传)。</p><p class="ql-block"> “<b>貤赠</b>”,指朝廷将官员的封赠荣誉转授其亲属的制度,常见于明清时期。官员立功后,可请求追赠已故祖先或父母官衔。例如,若官员自身受封,其父、祖可能被“貤赠”同等级别荣誉。“<b>晋赠”</b>,“晋”意为晋升,“晋赠”指在原有封赠基础上提升等级。例如,若祖先最初被追封为“恭人”,后因子孙官职升迁,可能再被“晋赠”为更高品级的“淑人”。关于“晋赠”,也见于之前发现的龚世琪祖父墓志铭(清代武官之祖父墓志铭,《益阳金石档案辑录》鲁新民辑注,2022)。</p><p class="ql-block"> 清代命妇封号依丈夫或子孙官品而定:“<b>淑人”</b>:三品官员之妻、母的封号;“<b>恭人”</b>:四品官员之妻、母的封号。墓碑中同时出现“恭人淑人”,表明倪氏可能经历两次追赠:先因孙龚世琪官至四品获封“恭人”,后因龚世琪晋升至三品,再晋赠为“淑人”。当然最终还是采用淑人为定论,倪氏最终封号应为三品。故曰“太淑人之墓。</p><p class="ql-block"> 关于此中“太”字,一般用于生者受封(如祖父母在世)。清代规定,若受封者已故,封号不加“太”。但墓碑中“太淑人”可能反映两种情形:一是子孙在立碑时官职已高,追赠叠加后使用尊称;二是地方习俗或家族自行添加“太”以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族谱世系之龚世琪(供图:龚维强)</p><p class="ql-block"> 族谱记载,龚世琪被授予蓝翎侍卫、銮仪卫行走之职。诰授为昭武都尉,属于正四品。族谱还记载:龚世琪祖父龚良喆是“诰赠昭武都尉”。龚世琪祖母倪氏是“诰赠恭人”。都属于四品。二者可以对应。</p><p class="ql-block"> 而此墓碑倪氏有“晋赠淑人”,加之前发现的龚良喆的墓志铭有“晋赠武翼都尉”都属于三品,也是相对应的。但族谱文献与墓碑石刻相差一品。也就是说明,墓碑或者墓志铭提高了一个品级。</p><p class="ql-block"> 原因是什么?根据《大清搢紳全书》(北京斌陞堂本),龚世琪光绪二年,二等御前侍卫加一级;光绪六年,二等御前侍卫加一级。“二等御前侍卫加一级”的法定品级为正四品(头等侍卫:正三品,通常由满蒙贵族或功勋子弟担任),但可能享受从三品的部分待遇(如顶戴)。在这种情况下,墓碑或者墓志铭说三品或有“溢美”的成分,但并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光绪六年,大清搢紳全书之益阳龚世琪(二等御前侍卫加一级)</p><p class="ql-block"> 不过,光绪六年,龚世琪调任广东饶平营中军守备,中军守备属于五品。</p><p class="ql-block"> 一般说来,侍卫系统品级虚高,侍卫的品级(如正四品)与地方武职的品级(如五品守备)并非完全对等。侍卫外放时,常需降级任用,以匹配地方实务岗位的权责。广东饶平营中军守备为绿营武职,法定品级是正五品,但实际权力可能大于京中侍卫的虚衔。清代武职中,守备是统兵实职,需具备地方经验,因此从侍卫调任时可能需“低配”。</p><p class="ql-block"> 立碑人之“<b>不孝</b>”,立碑人之前加上“不孝”并非真的不孝,而是古代子女在父母去世后的自责与谦辞,体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孝经》强调“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父母去世后,子女自认未尽全孝,故称“不孝”。</p><p class="ql-block"> 墓碑写“不孝”,表达“未能尽孝,愧对先人”之意。</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自称“孝子”可能被视为狂妄。民国之后,看到的是,“不孝”变成了“孝”。或许,现代更强调“感恩与纪念”,故用“孝”突显对先人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立碑时,龚世琪父亲已经离世,古不在立碑人之列,否则的话,当有“不孝男”出现。</p><p class="ql-block"> 墓碑立碑人,一般没有女性。但特殊情况,也可见。如清代安徽歙县《吴氏墓碑》碑文载:“孝男早逝,未亡人汪氏率孙立石”,反映寡母主导立碑。</p><p class="ql-block"> 墓碑正文上边及两边有阴刻菊花纹饰。</p> <p class="ql-block">△墓碑上边菊花纹饰(供图:龚维强)</p><p class="ql-block"> 菊花意味长寿:菊花被誉为“寿客”,常见于高寿者墓碑,契合墓主八十五岁高龄。菊花也表示隐逸高洁:菊花在士文化中象征陶渊明式的品格,暗示墓主孙儿龚世琪进士的清高门风。</p><p class="ql-block"> 此墓碑是益阳清代墓葬文化的实物遗存,其形制、雕刻风格及碑文书法具有艺术史价值。此墓碑的发现不仅是对家族史的补充,更是研究益阳清代科举、女性地位、地方社会及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点。</p> <a href="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222879103371858748%22%2C%22sourceFrom%22%3A%22personal%22%7D&isBdboxFrom=1&like_icon_type=2&pageType=1&rs=3573071945&ruk=XZRpp21ubo8iEsd1udwbOg&sid_for_share=&urlext=%7B%22cuid%22%3A%220iHni_uY2agSi2uAg8B6t_uqSt_kuv8ZgavZa0agS8Ks0qqSB%22%7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