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精灵(50)||40年前,我们如何打响地区心脏手术“第一枪”

临医文联

在手术室这个特殊的“修行场”里,我日夜钻研手术的门道。以厚重的工作手册为指引,反复琢磨每一台手术的细节,即便面对新开展的术式,也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就像当年尚处动物实验阶段的心脏瓣膜修补手术,从羊到兔子,胸科大夫与手术室团队历经数月的探索与磨合,才逐步推进到临床实践。<br><br>犹记得我们开展的第一例心脏手术——为一位小伙子修补室间隔缺损。这场手术意义非凡,筹备工作堪称隆重:院方精心挑选了三名护士参与,一人负责上台传递器械,我和一位高年资护理老师承担巡回工作。前一天,我们便将全院最大的第二手术室封闭,清空杂物、彻底清洁,并采用紫外线与高锰酸钾甲醛双重消毒。为确保手术顺利,医院专门配备了大冰箱,我们提前准备了大量冰块、瓶装生理盐水,严格核对肝素及鱼精蛋白的配比。夜幕降临后,我们又重返手术室,进行最后的细致检查。<br>作为地区首例心脏手术,当天手术室气氛庄严肃穆。胸科手术团队全员到岗,其他科室的观摩医生也齐聚于此。医院还专程从青医附院邀请了手术专家、麻醉师及手术室护士前来指导。其中,受邀护士负责上台操作,麻醉师则详细讲解肝素在各手术环节的使用要点——不仅要通过静脉注射,还需在术中按需配制,同时依据抽血检测结果严格把控肝素化程度。我和另一位巡回护士全程高度紧绷,一边马不停蹄地配合手术,一边认真记录肝素用量。<br><br>手术中,当心脏手术野敷上冰屑后,心脏顺利停跳。主刀医生迅速打开右心室,用无菌涤纶片搭配进口可吸收线精准缝合缺损,随后细致探查并修复心肌。关键时刻,我们立即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以减少出血,全程紧盯肝素与鱼精蛋白的配比,实时监测血液肝素含量并绘制中和曲线。尽管一系列陌生的操作让我们应接不暇,但凭借团队协作,手术仍高效完成。在专家的指导下,这例开创性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地区心脏外科发展打响了“第一枪”。<br>此后,医院加大了对心脏手术领域的投入。由胸科医生、麻醉师及器械护士组成的专业团队,被派往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与此同时,医院在规划新建外科大楼的过程中,持续为心脏外科的长远发展蓄力,分批选派医护人员前往阜外医院、协和医院,系统学习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管理、机器灌注及手术护理等核心技术。随着专业力量的不断充实,心胸外科也逐步细分为胸外科与心脏外科两个独立科室,开启了地区心脏外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