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首府,地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中亚“两河流域”,首都塔什干西南350公里泽拉夫尚河谷地,建立于公元前650年, 距今有2600年的历史,与罗马、雅典、巴比伦同龄。是历史上中亚重要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古代中国通往印度、阿拉伯以及欧洲的必经之地,连接着中国、波斯和印度这三大文明区域。</p><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乌兹别克语:Samarqand或Самарқанд)意为“肥沃的土地”。中国古代称之为“康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雷吉斯坦广场 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广场是统治者在此宣布可汗命令、举办庆典、执行处决、集结军队出征等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三幢建筑</p><p class="ql-block">乌鲁伯格经学院、希尔多尔经学院和季里雅卡利经学院。</p><p class="ql-block">其中鲁伯格经学院与北京故宫同时期完工,代表了十四世纪晚期整个帖木儿帝国最杰出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巨型拱门、高耸的宣塔、深蓝的大穹顶、繁复细密的墙体花纹、极富想象力的造型与色彩……伫立广场中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场游人忙于拍照打卡,导游也来秀一秀</p> <p class="ql-block">广场不怕游人的鸟儿</p> <p class="ql-block">盛装打卡秀</p> <p class="ql-block">入夜时,游客等候观看灯光秀表演</p> <p class="ql-block">古尔·埃米尔陵墓(Gur Amir Mazar)是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帖木儿及其家族的陵墓,位于中亚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阿拉伯式球锥形穹顶和华丽装饰闻名。</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404年,最初为帖木儿长孙穆罕默德·苏丹修建,后因帖木儿1405年东征明朝途中病逝,遗体因大雪封路无法运回故乡,遂安葬于此,成为帖木儿王朝家族陵墓。</p><p class="ql-block">地下墓室安放9具石棺,包括帖木儿、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含天文学家皇帝乌鲁伯)等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主体为八角形圆顶建筑,穹顶覆盖天蓝色琉璃砖,内部装饰融合大理石、彩砖、金饰及《古兰经》经文,展现伊斯兰建筑典型风格。</p><p class="ql-block">标志性设计包括64道圆楞条穹顶(象征穆罕默德在世64年)和蜂窝拱(钟乳拱)装饰</p><p class="ql-block">陵墓对莫卧儿王朝建筑(如泰姬陵)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中亚建筑瑰宝。</p><p class="ql-block">该陵墓融合历史、艺术与传说,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富丽堂皇的文化遗产之一,反映了帖木儿帝国鼎盛时期的权力与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1941年苏联考古开棺时发现帖木儿遗体右腿骨折痕迹,与历史记载其“跛子帖木儿”称号吻合。</p><p class="ql-block">神秘传说:棺内曾发现“开棺者将被更强敌人击败”的诅咒纸条,巧合的是三个月后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引发关于诅咒的民间讨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19年,撒马尔罕是花拉子模帝国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攻陷之后,遭受了灭顶之灾。城内的大多数建筑,则是由后来的帖木尔大帝敕令修建。随着帖木尔帝国的兴起,他的大军横扫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他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每个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带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1868年并入沙俄。1924—1930年曾为乌兹别克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2000年,撒马尔罕古城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城市根据建成年代的不同,显著的分为“Afrasiab遗址区”、“帖木尔时期建成区”、“沙俄-苏联时期建成区”等不同的区域,城市中保存了大量帖木尔时期的宗教、文化建筑和格局较为完好的低层传统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2014年,依据2013年中乌两国签署的协议,撒马尔罕孔子学院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合作设立共建。</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的东正教堂——圣.阿列克谢教堂。</p><p class="ql-block">这个宗教建筑背后还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圣.阿列克谢(俄语:Алексий)是1354年至1378年基辅罗斯的主教。他出身于切尔尼戈夫王室,为了平息宗教争端,他孤身前往君士坦丁堡寻求牧首的帮助。在回程途中,他遭遇了一场风暴,幸运的是,他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这被视为天降神谕的证据,巩固了他在东正教中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祭坛围墙上的圣像画采用拜占庭圣像的画法,添多了一份神秘与庄严。</p><p class="ql-block">圣.阿列克谢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建筑,它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信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的设计采用了佛教中常见的莲花纹,使得教堂的层次丰富,东正教的尖顶与莲花纹的结合更是独特。</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风光</p> <p class="ql-block">远眺撒马尔罕城</p> <p class="ql-block">前总统卡里莫夫陵墓</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阿卜杜加尼耶维奇·卡里莫夫</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30日出生于撒马尔罕市,塔吉克族,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亚工业学院和塔什干国民经济学院。</p><p class="ql-block">卡里莫夫于1991年当选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并于2000年、2007年、2015年连任。</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卡里莫夫去世,终年78岁。按照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安葬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赫静达陵墓</p><p class="ql-block">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据介绍,《一千零一夜》的作者也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拍照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行人道上的小孩</p> <p class="ql-block">打工的小帅哥</p> <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资料均源于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