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55)

南黑森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读棱罗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有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分欣赏棱罗对“哲学家”的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来是哲学教授满天飞,哲学家一个没有。然而,教授是可羡的,因为教授的生活是可羡的。但是要做一个哲学家的话,不但要有精美的思想,不但要建立起一个学派来,而且要这样地爱智慧,从而按照了智慧的指示,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第15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几年前读过另一个译本。比较喜欢此书,又忍不住重新读起来。只是心情欠佳,没有以往的宁静、平和、美妙的感觉。我的错!明天去青岛,孙女后天就要准备上学——进幼儿园了。(第89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15日,下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天到了,期待落雪的日子里,在暖气充盈的室内,手捧《瓦尔登湖》,静静的阅读,是一种诗意的享受,是一次亲切的旅行。时隔三个半月,再一次“拥抱”棱罗,走进他的“木屋”,了解一下他那寂寞又芬芳的生活场景,心情惆怅又感动。昨夜读了《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佩服得五体投地。今天上午又一口气看了《阅读》和《声》两章,美好的感觉打了折扣。应该指出,梭罗在本书的写作中有时是会“胡说八扯”的。不喜欢他这样。(第143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12日,中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湖》和《寂寞》两章,而《访客》、《村子》、《种豆》读得很吃力,有些不耐烦。不知怎的,心总是很难沉静下来,这大大影响读书的效果。尤其是拜读《瓦尔登湖》这样的寂寞孤独之作。好在冬天的味道越来越浓,昨夜今晨,市区下来了今冬天的第一场雪,不大,但终归是雪。(第223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14日,上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读了五章,比较喜欢《禽兽为邻》和《更高的规律》,其他几章故事性不强,有生活流水帐的味道,缺乏诗意的营养。就书的结构与布局的精美细致而言,这本书不如他的“孩子”似的美国自然文学的一些经典,如《飘来的森林》和《低吟的荒野》等。开头难吧,作为自然文学之“鼻祖”的梭罗,有写作方面的不足于应付,但还是值得赞颂的、尊敬的。(第299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15日,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几张,读得轻松又愉快。尤其是《春天》和《结束语》,让自然圆舞曲般的《瓦尔登湖》达到了高潮,使人大大地陶醉了一番。梭罗,有一种使徒般的情怀,对上帝般的大自然持有一种宗教式的热爱。敬佩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的指引下,我的人生会充满诗意。前方的道路上一定有坎坷,征程上的天空一定会有风雨,然而更有彩虹。期待太阳般的真理永远高悬在我的心头。(第367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21日,下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