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怀奥塔普地热公园

地理侠

怀奥塔普地热公园(Wai-O-Tapu Thermal Wonderland)<div><br></div><div>新西兰怀奥塔普地热公园位于北岛罗托鲁瓦市以南约30公里处,距离陶波镇50公里,这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地热奇观,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上最超现实的20个地方之一”。2025年3月13日我们去参观了这个地热公园,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震撼。<br></div> 景区导游图:怀奥塔普地热公园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按照导游图走大圈大约要3-4个小时,我们走小圈,主要参观26个核心景点,大约11公里,用时1.5~2小时。 香槟池(Champagne Pool):这是一个直径约65米的天然温泉池,池水为翠绿色,水池边缘因高温热水溶解部分岩石中的矿物质而呈黄色。这个温泉形成于900年前的火山爆发,直径约65米。 香槟池是 900年前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热液喷口,深度约为65米,容积估计为50,000立方米。池水富含二氧化硅、硫化砷等矿物质,长期沉淀就形成斑斓的色彩。 水池边缘因高温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而形成龟裂纹,因泥土中的部分矿物质因含硫磺而呈黄色。 水池边缘的浅黄色岩石含有硫磺,这里的水汽有硫磺味。 香槟池水面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类似香槟的感觉。 远看翠绿色的香槟池。 周围的岩石缝隙不断冒出地热蒸汽。 地缝峡谷中冒着热气 岩石缝隙间隙性地喷出地热蒸汽。 游客步行的栈道,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景区设置的护栏。 这里裸露的石灰岩随时会喷出高温的热气。 地热田的防护栏。 这段小河的前方有冒蒸汽的地热泉水。 冒着蒸汽的地热泉水流入河流中。 地热泉水含有大量的矿物呈绿色,与河水汇合时两者颜色差异大,呈明显的泾渭分明。 在山谷流淌的温泉河。 河床中间有褐色的地热泥浆。 褐色的地热泥浆与清澈的河水交汇。 这里被称为沸泥塘(Mud Lake),泥浆持续翻滚冒泡,呈现灰白色或棕褐色,被称为“地热泥浆火山”。形成原因是地热活动导致地下水与黏土混合,高温蒸汽推动泥浆不断翻涌,形成翻滚冒泡的现象。 河边有些树枝似乎被地热泥浆烤焦了,也可能是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红色的氧化铁而呈现褐色。 树林中枯黄的树枝可能被含硫磺的地热蒸汽熏干。 干枯的树枝 周边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适宜铁芒萁等蕨类植物生长。 地热温泉坑,这里有很多个这样的坑。 这是地下蒸汽爆发形成的坑,硫磺含量高,洞很深,看不到底,但能听到里面像煮开水似的咕噜咕噜的声音。 这些地热坑深不可测,看起来有点可怕。 这是一个大坑 这个洞穴看起来更可怕 大坑周围被硫磺熏过的黄色岩石。 火山地热坑的科普简介:<br>酸性元素从地下含水系统中冒出,侵蚀地面,导致火山口塌陷形成。在该区域有12个以上的火山口,直径从5米到15米不等,深度可达20米。最近形成的塌陷火山口是Te Rua Whaitiri,形成于1967年。里面的水温可高达80摄氏度。<br><div><br></div><div>岩石的颜色是由氧化矿物形成的:紫色 - 氧化锰;红/棕色 - 氧化铁;黄色 - 硫。<br></div> 间隙性喷发的地热坑 蜂窝状的地热坑壁 一大一小的两个姊妹坑 坑中之坑<div><br></div><div>这里被称为魔鬼澡堂(Devil's Bath),地热坑呈电绿色硫磺湖,湖水呈现高饱和度的荧光绿色,被称为“毒性景观”。形成原因是高浓度硫磺沉积物与火山活动产生的砷元素共同作用,导致水体颜色异常鲜艳。<br></div> 螺旋状的地热坑 火山地热坑群 蒸汽腾腾的大滚锅 多个地热火山坑同时冒蒸汽,让人感觉随时可能发生地壳大爆炸,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蒸汽腾腾的烟雾 还有许多没有喷发的小坑洞暂时处在休眠静止状态。 烟雾弥漫的地热火山坑 蒸汽地热田:地表裂隙中持续喷出高温蒸汽,空气中弥漫硫磺气味,形成云雾缭绕的奇幻场景。 奇怪的是,地热火山坑周边3米之内因地温高,含硫磺的蒸汽烟熏而寸草不生,3米之外地温正常的地方植被非常茂盛,可能因为火山灰土含矿物质多,很肥沃。 以地热坑为中心向外植被呈环形带状分布,依次为:裸露岩石-荒草-灌木-森林。 熄灭的地热田生长着茂密的灌木。 远处的森林 由地热坑向外植物由低到高的依次更替。 当熄灭的地热坑再次喷发时,周边的树木被含硫磺的蒸汽熏烤而干枯。 受地热影响而扭曲的树枝。 干枯扭曲的树枝 枝干交错形成的梦幻走廊。 地热公园的人行步道。 匍匐在地面的扭曲树干。 含硫磺的地热蒸汽对周边植物不断熏烤。 地热田周边的植被。 地热田周边被含硫磺蒸汽熏烤得发黄的岩石。 诺克斯女士间歇喷泉(Lady Knox Geyser):这个地热喷泉在20世纪初被发现,名字源于第15任新西兰总督Uchter Knox的女儿Lady Constance Gaskell,是新西兰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毛利名字的地质景观之一,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它可以人为制造条件促使间歇性喷发。 20世纪初,被关押在附近监狱的囚犯把肥皂水倒入这个天然热水源里,偶然导致间歇泉喷发,此后人们便用肥皂来调控这个温泉,促进间隙性喷发。每天上午10点15分,工作人员把肥皂放进冒蒸汽的温泉坑,水柱就会慢慢涌出,然后渐渐上升,继而喷出强烈的水柱,最高达20米,持续约1小时,场面颇为壮观和神奇。<div><br></div><div>原因是肥皂降低表面张力,触发地热蒸汽强烈喷发。现在一般通过人工添加表面活性剂促进规律性的强烈喷发,比用肥皂效果更佳。<br></div> 诺克斯女士间歇喷泉是整个地热公园最精彩的景观。 喷泉边缘沉淀的硫磺矿物。 冷静之后的诺克斯女士间歇喷泉呈现五彩颜色,非常壮观。 地热喷发之后,地面形成白色钙化的土地。 地热田 绿色的地热彩池:因地热水中含铁、硫等不同的矿物质,形成多色混杂的温泉池。 蓝色的地热彩池 黄色的地热彩池。<div><br></div><div>怀奥特普地热公园位于新西兰陶波火山带,活跃的火山活动与上地幔软流层的岩浆房共同驱动地热系统,高温地下水溶解矿物质后通过地表裂隙喷涌,经氧化、沉淀等化学反应塑造出多样化的地热奇观。<br></div> 地热喷泉冷却之后地面。 怀奥塔普地热奇观简介:<div><br></div><div><b>按照毛利人的传说:</b>北岛怀奥塔普地热奇境石他们的祖先用颚骨和鼻子里的血作为鱼钩将北岛从海中拉起,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地热喷泉。<br></div><div><br></div><div><b>按照板块构造学说:</b>新西兰确实是从海底上升形成的,由许多巨大的板块(地壳)组成,这些板块像巨大的冰山一样独立移动。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的边界上,因此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每年有14,000次地震被测量到,但大多数都很轻微。在过去的170年里,新西兰发生了多次强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包括1886年陶波火山带的粉红色和白色露台被摧毁。<br></div><div><br></div><div>怀奥塔普地热田位于陶波火山带,这里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带之一,长约250公里,宽度在30~80公里之间,呈东北-东方向延伸。火山带的北端是活动火山鲁阿佩胡山(Mt Ruapehu),南端由汤加里罗火山(Tongariro)、恩加鲁黑火山(Ngaruhoe)和鲁阿佩胡火山(Ruapehu)等火山锚定。火山带内有17个主要地热田,其中两个地热田提供了新西兰约5%的总地热供应。怀奥塔普地热奇境位于新西兰北岛最大的火山口边缘,是四个火山口之一。<br></div> <div><b><br></b></div><b>【新西兰地质演化简介】</b><div><br></div><div>新西兰岛独特的自然奇观与其地质演化有关。新西兰的地质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冈瓦纳大陆时期,其演化过程融合了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及冰川塑造等地质作用,形成当今独特的地貌特征。具体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阶段:<br></div><div><br></div><div><b>一、冈瓦纳大陆基底(约5亿年前至8000万年前)</b><br><b>1. 基底形成:</b>新西兰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约5亿年前,当时属于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与南极洲、澳大利亚共同构成冈瓦纳古陆的东南边缘。</div><div><br><b>2. 大陆分裂:</b>约1.6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开始解体;至8500万年前,新西兰所在的陆块逐渐与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分离,板块漂移形成独立的地质单元。</div><div><br><b>3. 沉没与抬升:</b>分离后的陆块在8000万至6500万年间发生大规模沉降,94%的区域被海水淹没,仅保留少量高地,这就是孤立的岛屿,后来地壳下沉,南北岛分离,中间隔着库克海峡。<br></div><div><br></div><div><b>二、板块碰撞与岛屿成形(6500万年前至今)</b><br><b>1. 板块边界活动:</b>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向北岛下方俯冲,而南岛则发生反向俯冲,导致强烈的地质活动。</div><div><br><b>2. 火山与地震带形成:</b>北岛因板块俯冲形成陶波火山带,包括汤加里罗、瑙鲁霍伊等活火山,并伴随频繁的地热活动;南岛则因板块挤压形成南阿尔卑斯山脉。</div><div><br><b>3. 冰川与峡湾塑造:</b>第四纪冰期在南岛形成冰川地貌,如峡湾、冰蚀湖等,进一步塑造了多样化的地形。<br><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b>备注:以上图片除了1幅板块分布图其余皆为本人旅游拍摄。</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