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羊口村原名叫镇宁堡,明代外长城进入山西的位置,正好是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三省区交界处,形成一个“金三角”区域,其中山西一侧是大同市天镇县。这里长墙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布,仅明代“国帑”所修就有新平堡、保平堡、平远堡、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永嘉堡、天成城,此外还有地方所修的几十个村堡,可谓“巍然天镇”,构成了牢固的京西屏障。</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政区划地图上找不到“镇宁堡”和“镇口堡”这两个名字,因为它们当前的村名分别叫“白羊口”和“水磨口”。这是两个自然村,从卫星地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两村相距直线距离约12公里,皆紧傍长城,村子处于几座山峰所夹的山脚峪口位置,北靠着横亘东西的大梁山,村的南面则是开阔的南洋河冲积扇小平原,拥有大片适宜耕种的平整土地,向南不到10公里外就是天镇县城。</p><p class="ql-block">白羊口的“曾用名”还有“白杨口”(明成化《山西通志》)和“白阳口”(清乾隆《天镇县志》)。根据《三云筹俎考》记载,镇宁堡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设,镇口堡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设,均在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但“白羊口”与“水磨口”这俩名字早在筑堡前就有了,(镇宁堡)“东北山险,西南平川,灭胡、白羊等口号为极冲,边外野马川回回墓等处,酋首威敬恰儿克脑歹言倘不浪等部落住牧,嘉隆间零骑不时入犯,附近李家庄、李家寨、谷岩后堡、马沟墙堡皆其冲突之地”;(镇口堡)“前险后夷,边外多深沟曲涧,逼近夷穴,易于窃发。榆林、水磨等口极冲,边外干沙沟等处,酋首老塞亚失户等部落驻牧。”这些关于堡的文献中已经提到了“白羊口”与“水磨口”。</p> <p class="ql-block">白羊口村居高临下,有大片的土地可耕种。而村落位置距离天镇县城也仅有10公里左右,在此远眺天镇县城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尽管有扶贫以及旅游项目支持,白羊口村还于2018年申请为传统村落!但气候干燥,普遍缺水这个问题仍然难以彻底根除。</p> <p class="ql-block">白羊口老村已经衰败,取而代之的是靠前位置由各方人士捐助以及政府支持修建的白羊口新村。我们可以看到紧靠长城的老村落不少地方是由长城的旧砖瓦修建的房子,这其中90%以上也已经被废弃,它们与附近的土城堡一起在这里默默矗立,等待远方探寻古文化,古建筑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外包砖的2层城堡,又称烽火台。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破败不堪,面目全非。但它依然坚定地矗立在那里,在向世人讲述曾经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长城研究会下属的一个餐饮住宿机构。现在加入参观、探秘、呼吁保护长城的社会团体大有人在。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践行者。</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5年)》,规划到2025年年底,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打造一批体现山西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基本实现“城景通、景景通”一张网,形成“1核1环7射”内联外环的总体路网结构,以支撑山西省全域旅游均衡发展。</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11月底,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已建成2223公里。</p><p class="ql-block">2018年—2022年,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完成投资136.2亿元,为规划的66%,建成2223公里,为规划的58%,实现了主线贯通。同步建成慢行道128公里、驿站18个、房车营地8个、观景台12个。截至2022年底,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完成新改建通信基站1512座,包括电信和联通996座、移动516座,整体通车里程网络覆盖率为75%。</p><p class="ql-block">2023年,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的基础上,山西将重点推进支线、连接线建设。到2023年底累计完成2873公里,为规划的75%。同步建设慢行道50公里、驿站4个、房车营地6个、观景台10个。2023年,将再新改建905座,预计到年底累计完成2417座,力争2024年实现旅游公路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朔州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累计开工761公里,完工620公里,完成投资29.68亿元。10月18日,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p> <p class="ql-block">这是烽火台内部。</p> <p class="ql-block">长城烽火台视频。</p> <p class="ql-block">天镇县的长城1号公路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