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来到东坡赤壁,这是第几次来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每次来黄冈、这里总是必来之处。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俗称赤壁公园,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湖北省黄冈市公园路。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因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闻名。</p> <p class="ql-block">东坡赤壁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此写有《赤壁怀古》词和前后《赤壁赋》而得名,又称“文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常在此逸兴闲吟并写下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康熙末年,此处始更名为东坡赤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不是真正的三国时期的古战场一直有所争议、据说此地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所说“故垒”指的是黄州城。苏轼给他的朋友范子丰的书信中解释说:“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明白表示,曹操所败的赤壁在黄州之西的说法,是取用“传云”,也就是当地人的传说,并非依据史料记载。而真正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是在今蒲圻县(现更名为赤壁市)境内,即武赤壁。</p> <p class="ql-block">最早将这里看作赤壁之战是西晋初年,龙骧将军蒯思为纪念三国赤壁大战始建江馆,后代多有增建。</p><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在三百年后左右就有人认定此处是赤壁之战地、那么这个争议就存在、到今天还有此传说也就不奇怪了、总之历史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不是真赤壁不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西晋初年,龙骧将军蒯思为纪念三国赤壁大战始建横江馆(见陆游《入蜀记》),后依山势修建多座纪念建筑。南宋末毁于兵燹,元、明、清三代屡毁屡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宋元丰三上(1080),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游赤壁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因此得名。后修建多座纪念!</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唐代李白,杜牧;宋代王禹偁、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元代元好问、李纯甫;明代方孝孺、解缙、王世贞、袁宏道;清代于成龙、何绍基、张之洞;近代的秋瑾、宋教仁、王葆心、蒋介石等人游历此地后还留下不少诗词歌赋,形成了传统文化与山水名人情感的东坡赤壁文化。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也曾来此凭吊</p> <p class="ql-block">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赋》,楷书,由清人程之桢书写;背面刻有后《赤壁赋》,汉隶魏碑二体相兼,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重写。两幅木刻每字直径三寸有余,前者豪迈俊逸,后者苍劲有力。“二赋堂”匾额为清人李鸿章题写。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堂 内嵌有民国临时总统徐世昌书写的二赋与楹联,亦为世人所重。</p> <p class="ql-block">留仙阁清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修建,12月19日苏轼生日那天落成,阁内原塑苏轼坐像,取坡仙长留阁内之意,名之“留仙阁”。此阁中嵌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12块,素为书画家注重。</p> <p class="ql-block">坡仙亭坡仙亭坐落在赤壁矶头,亭内三面壁上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26块,其中苏轼的书画碑刻14块最为世人注重。正是由于这些珍贵的书画碑刻,使得坡仙亭成为东坡赤壁最重要的亭阁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p> <p class="ql-block">此地是否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还有待更多史料及文物出土验证。《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所说的“故垒”就是指的黄州城。苏轼给他的朋友范子丰的书信中解释说:“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与范子丰书》)在这段话中,曹公所败的赤壁在黄州之西的说法,是取用“传云”,也就是传闻,并非依据史料记载。然而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p> <p class="ql-block">公元1079年7月(北宋元丰2年),身为湖州太守的苏轼因写诗寓物托讽新法(乌台诗案)被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元丰2年正月,时年45岁的苏轼被押出汴京赴黄州,长子苏迈徒步相随,家眷继续留在南都(即现商丘)。苏轼在黄州生活期间,持躬耕作,扁舟草屐,放浪山水间,与渔杂处。他心胸豁达,与人民建立了深厚情感。在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诗歌约220首、词66篇、赋3篇、文约169篇,还有书信288封等大量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黄州古城遗址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禹王街道,现存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战国至东晋时期的军事与文化重镇。以下为具体信息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公元前255年,楚国灭邾国后迁其遗民至黄州,建立都城“邾城”,后称邾王城。</p><p class="ql-block">秦汉至三国:秦始皇设衡山郡,邾城为郡治;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于此,成为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东晋至隋唐:东晋咸康五年(339年)邾城毁于战火,隋唐时期在原址重建,改称永安城、黄州城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城垣保存:现存城墙周长约5.5公里,高5-8米,南北城垣保留门道遗迹,西部损毁较严重。</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也惦念起东坡赤壁纪念馆的老朋友王琳祥先生,这次时间太紧没有去拜访他、但是我们是好朋友、又都是苏迷!所以下次一定会来拜访、王琳祥先生字沁洋,号铁树观人、赤壁山人。王琳祥先生现为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风景区管理处副研究馆员。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湖北省吴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等。 主要著作有《赤壁战地考》、《<景苏园帖>释文》、《苏东坡的道家情结》、《黄州赤壁》等。</p> <p class="ql-block">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崐(自号水竹邨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这幅对联我有收藏!记得是原先东坡赤壁老馆长徐先生所赠</p> <p class="ql-block">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崐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p> <p class="ql-block">看看赤壁公园的整体情况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