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春季,秦岭南坡的佛坪县遭遇旱灾,农民朋友在怨恨中艰难进行春耕。我因此动手迟了些。春耕快过时节了,我才硬着头皮到自己的田园里开锄。这几天,烈日当空,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冬天未翻的板地,连旋耕机都非常吃力,只能是一点一点地反复旋耕。土地干裂无潮,每播下一粒种子,都仿佛听到它们在干渴中挣扎。栽了些蔬菜小苗,总是蔫不拉叽的抬不起头,浇水保苗更是艰难,因为水桶沉重,我步履蹒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是因为我一开始没有信心按季节像农民兄弟那样边浇边种,没有像他们那样在小苗出土后坚持抗旱,致使我的那片田园今年没能赶上趟。不过,虽然播种季节已过了些时日,但我还是在坚持,在坚持中等雨,在等雨中坚持抗旱,每次看到那些干裂的土地,我心中就充满了愧疚和焦虑。我知道,错过了最佳播种时间,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都会受到影响,但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我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能用更多的努力弥补之前的拖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开始尝试不同的灌溉方法,希望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虽然条件艰苦,但我还是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深知,种地不只是体力活,更需要耐心和智慧。虽然今年的收成可能不如往年,但我希望通过这次经历,能学到更多应对困难的经验,为未来做好准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除了思考这些个种庄稼、务小菜的事儿,也在一些农民朋友的议论中思考所谓的年成问题。在听到了有关蛇年的诸多说法后,半信半疑中,我思考的结论是种在地收在天,盼只盼风调雨顺。这不仅是对庄稼的祈愿,更是对生活的期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这片干涸的土地,心中满是忧虑,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每一滴水、每一粒种,都承载着希望,只愿老天能眷顾,让这场春耕不再艰难,让这片土地迎来迟到的丰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歇气之余,我的思考没有停止,于是翻开私藏的民俗经典,抱着消遣的心里,在古书中查询有关蛇年问题的传统说法,释怀一下自己心中的困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是乙巳蛇年。在中国古代,人们以天干(甲、乙、丙、丁等)与地支(子、丑、寅、卯等)组合来纪年,形成了独特的干支纪年体系。乙巳年作为其中的特定组合,每60年轮回一次。2025年恰逢乙巳蛇年,虽“百年难遇”之说略显夸张,但也确实凸显了这一年份的独特与稀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肖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十二生肖中,蛇的形象与寓意格外引人注目。蛇象征着智慧、神秘、坚韧与财富,这些特质让蛇年备受关注。而今年作为60年一遇的乙巳蛇年,更是承载着诸多期待与美好祝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五行学说来看,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各有其属性与特质。2025年的乙巳蛇年,其五行属性主要归为“木”,因此今年是木蛇年。按理说,木蛇之年应寓意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今年多地遭遇大旱,对农民而言,无疑是实实在在的灾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历史渊源来看,中国人早在远古时期就非常“崇蛇”,甚至将蛇奉为民族图腾。但从秦汉以后,蛇的形象逐渐转变,变得不太受人待见。与蛇相关的谚语、成语、歇后语大多带有贬义,甚至认为蛇年是灾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确实对蛇年有不祥之年的看法。《左传》中记载了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国城门的场景,让人联想到神秘而阴暗的历史瞬间。《孟子》中也描述了洪水泛滥与蛇龙起舞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蛇与不祥的联系。这是否应证了命理体系中有关地支相刑之年的说法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刘伯温对2025年也早就有过预言,据他的《推背图》解读,2025年可能会遭遇重大灾难与挑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当今的全球科学界预测认为,2025年“灾年”的核心原因在于全球气候系统失衡加剧以及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事实上,贵州省已针对2025年防汛抗旱展开部署,表明存在洪涝和干旱的潜在威胁。全球气候报告显示,2024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高温、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且这种趋势可能在2025年延续,导致“多雨干旱或全球乱来”的现象。致于全球乱来,多地暴发战争,不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该关注的东西,故在此不予提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社会情绪与心理应对方面,部分舆论将2025年描述为“难关重重”,但同时也强调要以坚韧心态面对挑战,诸如“撑不住时深呼吸”“苦难是成长的徽章”等励志观点也广为流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是蛇年,贵州、陕西等多地旱情严重,种种说法与事实似乎相互呼应。那么,是否就能将蛇年与灾年直接联系起来呢?手中所谓的经典里并没有让人折服的答案,我想,这或许本就是一个未解之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