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次书法笔会

许永铸

<p class="ql-block">十年前的2015年元月19日,农历丙申猴年春节前,书协组织了一次书法笔会。地点在宁波市北仑区滨海新城一处新开业的农家乐,参加者中国书协会员和浙江省书协会员。要求是:在一张长10多米、宽60公分的宣纸长卷上,每人分配一段约60公分的空间,自选文字内容,现场创作一幅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这无疑是“戴着脚铐跳舞”。虽然每人都有一定的“自由度”,如选择自己熟悉文字内容和擅长的字体进行创作,但空间都是固定的“60✕60”公分。大家一起创作,这无疑又是在比赛,而且不能出错。如果一个人出错,其他人的作品也废了。所以,人人都是“锅灶里掏红薯,捡熟的拿”:有人用行书创作三字横幅“精气神”;有人用隶书创作八字斗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也有人用篆创作横幅“翰墨千秋”。</p><p class="ql-block">我呢,用行草书创作了一段唐·杨炯《幽兰赋》,文字内容是:</p><p class="ql-block">“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塘。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段文字热情赞美了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可贵品格。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我很喜欢,尤其是《幽兰赋》写一段,写起来顺畅,酣畅淋漓,感觉很好。</p><p class="ql-block">这次书法笔会转眼10年过去,但至今难以忘怀,故而记录在此。</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我的创作过程,被一位在场的王老师用相机拍了下来。虽然当时没拍视频,但每幅照片都“定格”了我当时的创作状态,记载了那段愉快而美好的时光。谢谢王老师!</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9日于浙江宁波寓所</p> <p class="ql-block">开笔。</p> <p class="ql-block">书写。</p> <p class="ql-block">继续书写。</p> <p class="ql-block">全神贯注地书写。</p> <p class="ql-block">写到第四行了。</p> <p class="ql-block">边写边看边斟酌,注意字的大小、欹正,字与字之间的珠距和行距,笔画的轻重、用墨的浓淡、干湿等,防止写歪。</p> <p class="ql-block">继续创作。</p> <p class="ql-block">落款。</p> <p class="ql-block">继续落款。</p> <p class="ql-block">打印泥。</p> <p class="ql-block">盖章(钦印)。</p> <p class="ql-block">笔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附一:</p><p class="ql-block">我创作的行草横幅《幽兰赋》节录</p> <p class="ql-block">附二:</p><p class="ql-block">我创作的《幽兰赋》(节录局部)</p> <p class="ql-block">用长锋羊毫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