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天凌晨四点,小春一家起床了,正在刷牙洗脸呢,王家伟母子就来到了。爹爹和王家伟妈妈一起送小春和王家伟进城,四人分别背上被褥,拎着提包、网兜,打着手电筒徒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弯月被漫天的云遮掩着,偶尔漏出一点点可怜的微弱的光亮。夜幕被手电筒的光柱拨开细长窄小的缝隙,缝隙中透出的亮光被踩得摇晃着,发出“嚓嚓嚓……”的声响。他们很少说话急急地走着,通往县城的马路上没遇到任何车辆和行人,只有脚下发出的“嚓嚓”声陪伴着,反佛都能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和马路两边水田上稻禾努力长壮的“滋滋”声,只是路过村庄时偶尔窜出的几声犬吠,这才打破夜的寂静,犬吠过后,一切又复归宁静。</p><p class="ql-block"> 行至县城边,马路两边的房子密集了起来,星星点点的灯光从门缝或窗口泄了出来,陆续碰见三三俩俩行色匆匆的人往城里赶。他们多是挑着“嘎吱”作响的菜担、推着“吱扭吱扭”怪叫的板车、背着装有农货或者家禽的背篓,去县城赶街的人。偶尔也见着像小春他们那样,背着、扛着、提着各式行李包裹出远门的人。</p><p class="ql-block"> 朝着车站方向走,马路两侧的灯光越来越亮了,行人也不那么稀疏了,不时有自行车扯着尖利的嗓子“叮铃铃”从身旁滑过,偶尔身后传来马车夫的大声吆喝和马蹄铁掌敲击马路发出清脆的“嘚嘚”声。</p><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车站,已经能看到车站临路那亮晃晃、长长的两层楼房了。楼房北端的车站食堂有包子、汤圆、米线等热食售卖,然而,进去买食的人很少,人们大多自己带着熟食或干粮,或者在家里吃过了。小春带了两个洋芋饭疙瘩,虽然起得早且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因家里平时只吃两餐,不到吃饭的时候,也不觉得怎么饿。</p><p class="ql-block"> 不大的候车室内摆放着几个长条形的木靠凳,上面已经坐满了人,多数人则靠墙站着、蹲着,或席地而坐,或坐在行李包上。小春他们寻着一小块空地作短暂修整。不一会儿,车站广播通知检票上车,小春和王家伟只得告别亲人,加入检票的行列。检过票经候车室后门进车场,还能听到身后传来“路上小心点儿……到了给家里写信……”之语。</p><p class="ql-block"> 大件的行李包,被工作人员沿着客车屁股上悬挂的铁梯攀爬提到车顶行李架上,罩上挡雨的油布,并用绳索捆绑固定,给客车背了一个巨大的包裹。从右侧的两道车门进入车内,中间过道的两边排列着猪肝色人造革面座椅,每个座椅后背有两位数白色油漆编号,小春和王家伟刚好坐在客车后轮隆起部位后面的座椅上。座椅下面的空间塞着各式提包、网兜等,塞不下的物件就放在过道上,行走过道不时需要抬高腿脚寻找空隙跨过。不一会儿,车内坐满了人。车厢里充斥着浓烈的人造革味儿,夹杂着一股汽油味儿,和着人们身上散发的汗臭味儿,成年男人口鼻呼吐出的“金沙江”牌卷烟、土制廉价烟丝的辣呛味儿,以及人们的说话声和时不时响起的喷嚏、咳嗽、吐痰声,显得十分地污浊、杂乱。</p><p class="ql-block"> 小春只坐过有一个顶棚、四周空敞无遮拦的马车,头回坐进五十多人焖罐样的客车,感觉快喘不上气了,赶紧把左侧近旁的一扇窗玻璃扒开。</p><p class="ql-block"> 发车时间到了,客车发摆子似地颤抖着,马达发出杀猪似的怪叫声,发动机“哼哼”着启动了,客车缓慢驶出车场,沿着小春上高中放学回家的路线驶着。天亮了,车窗外熟悉的街铺、村庄、稻田和树木从眼前一一划过。划过了城关,划过了公社,划过了水磨房,划过了红尚村,划过了村头那口挑不干的清甜水井,划过了村外那片美丽的秧田和秧田边的两颗桃树,划过了砍柴、割草和抓松毛的那座山脉,划出了卫山坝,划向了小春从未走过的路,划向小春未知的远方……</p><p class="ql-block"> (待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鸣谢:百度图片,QQ音乐链接《憧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