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眼看五一节了,爱博物馆的娃娃们,推荐游览距离江苏不远的良渚博物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4月22日上午,我途径良渚博物院,虽然时间不多,但是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太湖流域的良渚文明是其重要实证之一。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考古成果,尤其是玉琮和碳化稻谷,印象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良渚博物院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美丽洲路1号,占地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是一座社会科学类考古学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于2008年9月首次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分布于太湖周边,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出聚落的等级差异,清晰地展现了良渚文明的布局与规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博物院由良渚文化博物馆升格而成。1990年5月,良渚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提上日程,1991年9月由余杭县文化局开始筹建。2008年9月更名为良渚博物院,并于同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8月,根据最新的考古成果,博物院基本陈列进行了改造升级,于2018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2022年6月,良渚博物院被列入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次为了五一节编辑相册,也明白了博物院与博物馆并没有级别上的严格定位,主要是历史沿革,“院”多是民国前建立的,而“馆”多数是建国后建立的机构!而良渚博物院用“院”,反映了近年来,博物馆从“馆舍天地”向“大千世界”的意识转变,许多博物馆在扩建后都改名为“博物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碳化的稻谷极为珍贵!有机物质难以长久保存,但碳化后转化为无机质,便可能被考古发现。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总计20万公斤的碳化稻谷,这是良渚古人种植水稻的直接证据,表明他们在5000年前已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每亩产量可达140公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玉琮展区时,恰逢记者正在采访专家,我们行程预留时间不多,未能拍摄到实物,以下三张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其表面的阴纹线刻技艺精湛,纹饰繁复,兽面纹通过转角组合展现出动态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玉琮王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原件在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是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博物院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因行程匆忙,我们未能细致拍摄更多文物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博物院虽最初为县级博物院,但其展出的文物和水稻起源的知识,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博物院在功能上经过升级,也更加丰富和全面。已经不仅是一个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场所,还通过AR技术、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和互动的体验。这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良渚博物院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学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博物院东侧外围风景优美!博物院的建筑设计师是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他以极简主义哲学著称,主张“少即是多”和“用阳光来充满空间”。他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光线的运用,作品以简洁、明快著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见了,良渚博物院!期待下次带着第三代再来,多留些游览时间,细细品味这片承载五千年文明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更大了,游览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留下更多时间!古城遗址公园距离良渚博物院约5公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