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织:原海春的跨界逐梦之旅

原海春(晋)

<p class="ql-block">  1964年1月,原海春出生在寿阳松塔河东这片宁静而质朴的土地上。家乡的山川河流,晨雾暮霭,以及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图景,像一幅幅天然的画卷,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记忆里,滋养着他的心灵,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他对生活的热爱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在求学的岁月中,原海春先后踏入平定师范学校、山西省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大门。在平定师范学校时,他展现出了多方面的才华。加入美术课外小组后,他对色彩和构图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感知,每一幅画作都饱含着独特的创意与情感,连续多年在绘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而在物理学习上,他更是出类拔萃,凭借着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物理考试成绩常常斩获满分。这些学习经历看似普通,却在无形之中为他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p><p class="ql-block"> 师范毕业后,原海春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走上了三尺讲台,先后在景尚中学、太安驿中学、寿阳县进修校、寿阳二职中、寿阳县教科局任职。然而,他的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景尚中学时,身为理科生且物理成绩优异的他,因学校工作安排,不得不承担起全校地理课的教学任务。面对陌生的学科和高考的巨大压力,他没有丝毫退缩。白天,他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学方法;晚上,他挑灯夜战,精心备课,研究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技巧。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很快适应了教学工作,所教班级的地理成绩在考试中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高中撤并,他又面临新的挑战,转岗成为初中化学教师。这一次,他依旧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变化。他深知,要想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精通知识。于是,他一边教学,一边深入研究化学教材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他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撰写成《初中化学“探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五个一”读书法》《应考“五策略”》《自信是成功之母》《培养学习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等百余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学化学》《学习方法报》《中考金刊》《中学生化学报》《新课程》《少年天地》《中学生阅读报》《课程教学研究》等学刊上。他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炼出““五步”学习法”,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到检查总结,为学生提供了一套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无数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坚信“自信是成功之母”,不断鼓励学生挑战自我,适时调整学习目标。凭借着出色的教学成果,他被评为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但作为老师,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他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无上幸福。</p><p class="ql-block">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海春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摄影技术相对原始,设备也十分简陋,但他对摄影的热爱却无比炽热。课余时间,他总是背着相机,穿梭在家乡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尽管冲洗照片的过程繁琐又昂贵,但他乐此不疲,每一张照片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2016年,他开始使用数码相机,这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摄影生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惊喜地发现,曾经学习的物理知识,如光学原理、能量转换等,能够帮助他更好地理解摄影中的光线、曝光、快门速度等技术要素;而美术素养则让他在画面构图、色彩搭配上独具匠心。不同学科知识的巧妙融合,使他的摄影技艺得到了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从此,原海春在摄影领域一发不可收拾。他连续七年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展,每一次参展,他都精心准备,带着自己的作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交流、学习。他的作品在不同展区展出,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众多赞誉和奖项。他的百余幅作品被《山西画报》《晋中日报》《晋中晚报》《特别文摘》《中国科技报》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采用,还为山西新闻网视觉志提供了数千幅摄影图片。其中,《寿阳竹马》荣获“锦绣晋中”中国晋中社火摄影风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银奖,他用镜头生动地展现了寿阳竹马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到家乡的非遗瑰宝;《建筑工》入展“影像的力量”2018中国(大同)国际摄影展 - 大众摄影作品展区,他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下建筑工人辛勤劳作的瞬间,展现了劳动者的伟大与坚韧;《洪山红》入展山西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视角幸福山西”第10届网络摄影展,他通过镜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传递出人民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2019年12月,对原海春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他的作品《温暖面孔》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庆祝澳门回归二十周年摄影展。能够在中国最具权威的艺术殿堂展示自己的作品,与澳门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紧密相连,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他的镜头下,每一张面孔都充满故事,传递着温暖与希望,展现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摄影展上,原海春的多幅作品入选《温暖的面孔》栏目,并分别在三门峡市中国摄影艺术馆、“世纪坛”北京国际摄影周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为了拍摄这些作品,他深入贫困地区,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用镜头记录下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感人瞬间。他见证了贫困地区的巨大变迁,看到了人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全过程。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时代的见证,承载着无数人的奋斗与梦想。</p><p class="ql-block"> 此后,原海春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不断在摄影领域取得新的突破。2022年,他的作品《寿阳竹马》再次脱颖而出,在全省第12届网络摄影大赛“谁不说俺家乡好”摄影展中荣获三等奖。这一次,他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寿阳竹马,展现了这一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2023年,《家有喜事》在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 “织梦三晋,美丽乡村”山西省第十五届网络摄影大赛荣获二等奖,他用镜头捕捉到了普通家庭中喜庆欢乐的瞬间,画面里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氛围,生动展现了山西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样在2023年,作品《强伟纸业》入展第35届华北五省市摄影展,他将镜头对准工业生产,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企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同年,他凭借在摄影领域的卓越成就,被评为晋中市优秀摄影家。这一年,《温情送达》和《盛世“挠”香》入展2023山西中部五市摄影精品联展,这些作品聚焦生活中的温情瞬间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理解,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成为展览中的亮点之作。</p><p class="ql-block"> 2024年,原海春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作品《激情四射》入展2024年度晋中市优秀摄影作品展,用充满活力的画面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作品《高粱红了 农民笑了》更是成为他这一年创作的亮点。为了拍摄这幅作品,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等待高粱成熟的最佳时机。当那一片火红的高粱地与农民丰收的笑容交织在一起时,他迅速按下快门,定格了这充满希望与喜悦的画面。这幅作品成功入展“遇见丰收中国”2024主题影视作品展并获参与奖,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丰收的壮丽景象,更传递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为他记录时代、歌颂生活的又一有力见证。</p><p class="ql-block"> 如今,原海春已经成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这些身份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从教师到摄影师,虽然身份发生了转变,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始终未曾改变。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教育和摄影如同两条并行的河流,相互交融,共同浇灌出绚丽的花朵。未来,他将继续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用镜头记录更多美好,用影像讲述更多动人的故事,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