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延安领悟:领导干部脱稿讲话的底气来自哪里?毕可弟

鲁霞客充能桩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8日晚,我悉心倾听了一堂令人大呼过瘾、解渴的金课,国防科大政委陈国强中将全程脱稿,没有一句官样文章,有的是自己对于组织建设、基层建设、带兵育人等的独到见解、独家做法,更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的话风和劲道的话语,引得现场掌声笑声不断。我这几天在国防科技大学参加活动,看到陈政委全是脱稿讲话。组织处长陈涛跟我说,“我们现在轻松多了,首长的讲话都是自己准备,而且是现场脱稿讲话。”脱稿讲话绝不是简单的事儿,我近日跟随国防科大新任组织书记培训班到延安,深刻感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多是脱稿讲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跨越时空的脱稿讲话,看似是口才与胆识的展现,实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精神密码:脱稿不是表演,而是底气的自然流露;讲话无需讲稿,因为真理早已熔铸于心。此时,我正坐在西安至北京的高铁上,</span>我想试着解读一下,领导干部脱稿讲话的底气来自哪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底气源自“胸藏万汇凭吞吐”的理论积淀</b></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写下500余篇光辉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等手稿上布满修改痕迹,正是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钻之弥深”,让他在杨家岭的土炕上、在枣园的苹果树下,随时能脱稿讲透“实事求是”的精髓。陈国强中将脱稿时信手拈来当前组织建设存在的“五重五轻”问题:重业务、轻党建,重科研、轻教学,重管事、轻管人,重建设、轻管理,重自燃、轻点燃。讲到管理要经常讲“六理”:讲好科学真理,讲深强军道理,讲明治军法理,讲透人生哲理,讲实战友情理,讲清健康心理。这些看似脱口而出,实则是他深入调研沉淀的事理交融方法。讲到书记抓全面建设的规律性“六抓六建”思路:首位首抓,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主业主抓,加强核心(办学)能力建设;大事大抓,加强组织人才建设;重心重抓,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铁律铁抓,加强法治军营建设;常态常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正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真正的脱稿不是“脱口秀”,而是理论与实践在脑海中酿成的“活水”,一旦开闸便自然奔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底气来自“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淬炼</b></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同志抗战时期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敌我兵力部署、群众诉求细节,这份“活地图”式的积累,让他在重庆谈判桌前无需讲稿,数据典故信手拈来。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实打实的践行。陈政委在讲话中提及怎么让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学员、我们的干部对组织有找到家的感觉,有回到家的感觉,有时候会有离开家的感觉。离开家就要体现告别文化,你这个单位只要有人退休转业调转了,无论是范围多大,一定给他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你这个集体来新人,不管他是什么人,哪怕是社聘人员,一定非常隆重的给他举行欢迎仪式。笔看对此深有感受,我退休时的仪式交接,让我终生难忘。组织当如鲜活跃动的生命体,以真诚尊重为骨骼,以温情关怀为血肉,让每位成员在融入其中时,都能感受到被珍视的郑重与被托举的暖意。组织不应该是冰冷的架构,而应化作传递理解的桥梁、汇聚力量的磁场,以共情与善意,构筑起滋养心灵的温暖港湾。讲到书记抓工作“四要”:政治站位要高、战略谋划要远、思维理念要新、具体抓手要实。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脱稿讲话的“脱口而出”,本质是“烂熟于心”,就像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南海边谈特区建设,不用讲稿却句句切中要害,因为他早已把中国的国情、百姓的期待、世界的趋势,在无数次调研中刻进了心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底气根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赤子情怀</b></p><p class="ql-block">翻开《毛泽东年谱》,1942年整风期间,毛主席在中央党校作报告,多次离开讲稿走到学员中间,用“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等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疑释惑。这种“脱稿”的勇气,源自他“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初心。学习领袖的思想,更应该学习领袖的做法。陈政委授深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他讲到组织书记应如何做政治工作,那就是应该“点燃、激活、圆梦、感动,即:点燃梦想,激活动力,助推圆梦,制造感动。要用自己的好心情,带来部属的心情好。要让部属流下感动的眼泪,幸福的眼泪,绝对不能流下无助的眼泪、痛苦的眼泪。他动情的说:“科大的学员应该是阳光、自信、坚定和有点调皮,<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大人不能干巴巴、硬邦邦、冷冰冰的……</span> ”讲到政委为什么要抓伙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什么要搞高地名厨争霸赛?为什么要评包子大王、馒头大王、红烧肉大王……</span>因为抓住胃、稳住心、影响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大学食堂做支撑。明代张居正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难的不是“行”,而是“用心行”:当讲话者心里装着官兵的冷暖、装着事业的兴衰,那些源自实践的思考、饱含真情的话语,自然会冲破稿纸的束缚,直抵人心。</p><p class="ql-block">从延安窑洞的油灯到科技强军的课堂,脱稿讲话的传统里,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制胜密码”:不是为了展示口才,而是拒绝“官样文章”的真诚;不是追求形式创新,而是对“实事求是”的坚守。 脱稿讲话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口若悬河的技巧,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理论内功,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实践积累。当讲话者的心中装着真理、装着人民、装着事业,何须讲稿?因为每一句话,早已在日复一日的躬行中,写成了最好的“底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