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法源寺 ‍半部中国史

老百姓

<p class="ql-block">一座法源寺,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仿佛半部中国史在此凝固。古刹钟声悠悠,诉说着岁月的流转,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每一片树叶都低语着往昔的故事。这里,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为纪念阵亡的爱国将士而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法源寺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被誉为“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在历史的变迁中,法源寺曾多次更名,最终由雍正皇帝赐名为敕建法源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3, 63, 63);">山门为三座门形式,中间一间为正门,歇山顶,筒瓦屋面,门前石狮一对。两侧门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山门两侧建有八字影壁。山门对面一座砖砌一字影壁。门内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span></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整体坐北朝南,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要建筑所在,由南至北依次有一字影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毗卢殿、大悲殿、藏经楼。寺院东路另有三座建筑,北侧一座为斋堂,面阔七间,悬山顶,筒瓦屋面。另两座为僧房西路北端也保存有一座僧人居住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第一进院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檁,歇山顶,筒瓦屋面,前出抱厦三间,殿前出砖石月台。月台两侧有石碑六通。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出廊,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殿内正中供奉着“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2米,后有光环,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大殿中迤南两清石柱础,作卷叶莲瓣。殿中高悬的“法海真源”匾額是清乾隆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位于第五进院,二层,面阔五间,两卷勾连搭屋面。楼后部两侧建有转角楼与配殿相连。现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自东汉至明清历代佛造像精品数十尊,各具神韵,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约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法源寺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3日拍摄</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9日整理编辑</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AI创作</p>